摘要 | 第4-5页 |
要旨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4页 |
1 研究目的和角度 | 第10页 |
2 研究对象简介 | 第10-12页 |
2.1 川端康成与《伊豆的舞女》 | 第10-11页 |
2.2 译者简介及译本选择的理由 | 第11-12页 |
3 研究方法与步骤 | 第12-14页 |
3.1 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3.2 研究步骤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拟声词的翻译 | 第14-22页 |
1 非生命体的声音 | 第14-17页 |
1.1 水的声音 | 第14-16页 |
1.2 银币的声音 | 第16页 |
1.3 树叶的声音 | 第16-17页 |
2 有生命体的声音 | 第17-22页 |
2.1 人的笑声 | 第17-18页 |
2.2 人的脚步声 | 第18-19页 |
2.3 人的眼泪的声音 | 第19-20页 |
2.4 人的牙齿的声音 | 第20页 |
2.5 人的膝盖的声音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拟态词的翻译(1)—非生命体的状态、人的心理状态、有生命体的状态 | 第22-31页 |
1 非生命体的状态和人的心理状态 | 第22-23页 |
1.1 非生命体的状态 | 第22-23页 |
1.2 人的心理状态 | 第23页 |
2 有生命体的状态 | 第23-31页 |
第三章 拟态词的翻译(2)—有生命体的动作样态 | 第31-40页 |
1 头部的动作样态 | 第31-35页 |
1.1 头的动作样态 | 第31页 |
1.2 眼睛的动作样态 | 第31-32页 |
1.3 嘴的动作样态 | 第32-34页 |
1.4 脸的动作样态 | 第34-35页 |
2 其他部位的动作样态 | 第35-40页 |
2.1 手的动作样态 | 第35-36页 |
2.2 脚的动作样态 | 第36-38页 |
2.3 肩膀的动作样态 | 第38页 |
2.4 整个身体的动作样态 | 第38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3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43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