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组织工程支架建模与孔隙参数分析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| 第12-14页 |
1.2.1 磷酸钙陶瓷和生物玻璃材料 | 第12-13页 |
1.2.2 聚合物材料 | 第13页 |
1.2.3 基于自组装技术的新型材料 | 第13-14页 |
1.3 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的孔隙结构 | 第14-18页 |
1.4 孔隙结构参数与评价方法 | 第18-23页 |
1.4.1 孔隙结构参数简介 | 第18-20页 |
1.4.2 计算孔隙结构参数的方法 | 第20-23页 |
1.5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1.5.1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5.2 本论的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二章 三种骨组织工程支架三维模型的重建 | 第25-35页 |
2.1 Micro-CT扫描 | 第25-27页 |
2.1.1 Micro-CT的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1.2 骨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与扫描 | 第26-27页 |
2.2 二维数据处理 | 第27-30页 |
2.2.1 图像格式转换 | 第27-28页 |
2.2.2 模型区域抽取 | 第28-30页 |
2.3 支架及孔隙三维模型的重建 | 第30-33页 |
2.3.1 支架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2页 |
2.3.2 孔隙模型的建立 | 第32-33页 |
2.4 支架剖面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页 |
2.6 本章结论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孔隙参数的计算 | 第35-47页 |
3.1 宏孔隙率随高度方向的变化 | 第35-40页 |
3.1.1 图像准备与宏孔孔隙率计算 | 第36-38页 |
3.1.2 绘制孔隙随高度方向变化曲线 | 第38-40页 |
3.2 比表面积 | 第40-45页 |
3.2.1 比表面积的计算思路 | 第40-43页 |
3.2.2 比表面积的计算 | 第43-45页 |
3.3 宏孔与贯通孔直径 | 第45-46页 |
3.3.1 宏孔与贯通孔的测量 | 第45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页 |
3.5 本章结论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孔隙内的流场分析 | 第47-59页 |
4.1 背景知识 | 第47-50页 |
4.1.1 Fluent软件简介 | 第47-49页 |
4.1.2 数值计算的方程 | 第49-50页 |
4.2 模型的前期准备 | 第50-55页 |
4.2.1 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4.2.2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| 第52-54页 |
4.2.3 计算模型的边界定义 | 第54-55页 |
4.3 流体动力学仿真 | 第55-58页 |
4.3.1 参数设置与计算 | 第55-56页 |
4.3.2 内流场速度云图分析 | 第56页 |
4.3.3 内流场速度矢量图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8页 |
4.5 本章结论 | 第58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