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

农村“零分”儿童教育问题研究--以贵州省A县X镇6所农村小学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9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由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疑惑:学生考零何以可能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责任:帮助学生突破零的义务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使命: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需要:学生学习成功呼吁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综述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学习困难型儿童:学困生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智力障碍型儿童:弱智儿童第19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22-23页
第2章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生存现状第23-39页
    2.1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定义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类型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缺考型“零分”儿童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学困型“零分”儿童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智障型“零分”儿童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问题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自身问题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家庭问题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学校问题第35-39页
第3章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成因分析第39-59页
    3.1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的学校教育缺位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农村学校教育价值的扭曲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农村学校教育功能的失调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农村学校教育结构的不合理第46-49页
    3.2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家庭教育的空洞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村家庭管理的“真空”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农村家庭管理的“虚空”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农村家庭管理的“半空”第52-53页
    3.3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自我性的缺失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自我意识发展的缓慢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自我效能感低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自主性较差第57-59页
第4章 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突破零的有效策略第59-71页
    4.1 政府积极参与,提升教育质量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精准扶贫:实现破零的新起点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依法治教:实现破零的前提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资金投入:实现破零的保障第61-62页
    4.2 家庭转变观念,促进儿童发展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树立家庭责任意识,加强儿童监督与教育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断提高个人修养,构建文化家庭环境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革新平庸家庭教育,塑造新型家庭教育观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做好儿童表率作用,用实际行动改造儿童第63-64页
    4.3 学校尊重学生,培养学生精神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明确目标:建立“零分”儿童培养计划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制度严明:确保“零分”儿童的教育效果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科学评价:构建合理科学的“零分”儿童教育评价体系第65-66页
    4.4 社会弘扬博爱,营造和谐坏境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尊重农村“零分”儿童存在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精神安慰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物质援助农村“零分”儿童第67页
    4.5 个体奋发图强,实现零的突破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坚韧性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宽容性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积极性第69-71页
结语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附录1第77-79页
附录2第79-81页
附录3第81-83页
附录4第83-85页
致谢第85-8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非标准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问题研究
下一篇:君子教师:孔子修身哲学中的教育者形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