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引论 | 第15-2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5-21页 |
(一)问题呈现:阅读教学中的“文化育人”之痛 | 第15-16页 |
(二)问题剖析:理论研究中“价值”视角的缺失 | 第16-20页 |
(三)选题确定:文化价值视角研究语文阅读教学 | 第20-2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21-23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21-22页 |
(二)现实意义 | 第22-23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3-26页 |
(一)关于教育与文化方面的研究 | 第23页 |
(二)关于教育价值的研究 | 第23-26页 |
四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6-28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26-27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一章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释义 | 第28-56页 |
第一节 文化价值的概念界定 | 第28-36页 |
一、相关的文化价值概念辨析 | 第28-29页 |
二、本文对文化价值概念的界定 | 第29-36页 |
第二节 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文化价值 | 第36-46页 |
一、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 | 第36-39页 |
二、阅读教学的价值 | 第39-42页 |
三、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 | 第42-46页 |
第三节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特点 | 第46-52页 |
一、层次性 | 第46-48页 |
二、差异性 | 第48-50页 |
三、时效性 | 第50-51页 |
四、实践性 | 第51-52页 |
第四节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践 | 第52-56页 |
一、文化价值的选择 | 第52-54页 |
二、文化价值的实现 | 第54-56页 |
第二章 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是其本体价值 | 第56-80页 |
第一节 阅读教学活动中主体需求的文化性 | 第56-68页 |
一、读者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| 第56-60页 |
二、读者又是一种语言中的存在 | 第60-63页 |
三、语言与读者意义世界的建构 | 第63-68页 |
第二节 阅读教学活动中客体属性的文化性 | 第68-73页 |
一、汉字是记录汉民族生存方式的文化符号 | 第68-69页 |
二、汉语作品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精神 | 第69-73页 |
第三节 阅读教学活动本体的文化性 | 第73-80页 |
一、阅读教学活动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 | 第74-77页 |
二、阅读教学活动是“文化人”的生成过程 | 第77-80页 |
第三章 文化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历史回顾与价值取向分析 | 第80-108页 |
第一节 文化稳定发展期阅读教学特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| 第81-96页 |
一、文化背景:民族传统文化的稳定发展 | 第81-83页 |
二、阅读教学的特点:“文”“道”结合 | 第83-91页 |
三、阅读教学价值分析:社会本位的文化价值取向 | 第91-96页 |
第二节 文化迷失期阅读教学特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| 第96-108页 |
一、文化背景: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迷失 | 第96-99页 |
二、阅读教学的特点:“文”“道”分离 | 第99-102页 |
三、阅读教学价值分析:社会本位的工具价值取向 | 第102-108页 |
第四章 当代文化重建期阅读教学价值问题的思考 | 第108-135页 |
第一节 文化特点:多元文化并存与民族文化的重建 | 第108-112页 |
一、多元文化的并存与融合 | 第108-110页 |
二、当代中国民族文化的重建热潮 | 第110-112页 |
第二节 文化重建期的文化价值冲突 | 第112-118页 |
一、价值冲突的特征表现 | 第113-114页 |
二、价值冲突的根源分析 | 第114-115页 |
三、价值冲突的调适策略 | 第115-118页 |
第三节 文化重建期阅读教学的新探索 | 第118-121页 |
一、阅读教学的恢复与建设 | 第118-120页 |
二、人文教育的探索 | 第120-121页 |
第四节 文化重建期阅读教学文化价值取向的思考 | 第121-135页 |
一、阅读教学与文化的关系及其文化使命 | 第122-126页 |
二、当代“文化人”之文化价值观的设定 | 第126-130页 |
三、阅读教学文化课程的设计:由单一到多元 | 第130-132页 |
四、文化价值的时代性阅读:文化经典的解构与重构 | 第132-135页 |
第五章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现策略 | 第135-166页 |
第一节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分层目标 | 第135-143页 |
一、浅层目标: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初步生成 | 第135-140页 |
二、深层目标:完整文化人格的形成 | 第140-143页 |
第二节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现方式 | 第143-153页 |
一、体悟阅读及其特点 | 第144-146页 |
二、体悟阅读与汉语特点的契合 | 第146-153页 |
第三节 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实现途径 | 第153-166页 |
一、悟形:形形相激 | 第153-155页 |
二、悟情:以情动情 | 第155-159页 |
三、悟道:道明理清 | 第159-164页 |
四、践行:内化自觉 | 第164-166页 |
结语:问题依然存在,方向已经明朗 | 第166-1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8-17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76-177页 |
致谢 | 第177-1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