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引言 | 第9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当前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| 第9页 |
1.1.2 教育改革的需要 | 第9页 |
1.1.3 适应高考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1.1.4 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 | 第10页 |
1.1.5 个人发展的需要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5.1 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1.6 本文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2.1 基本概念 | 第20-22页 |
2.1.1 逻辑 | 第20页 |
2.1.2 教学逻辑 | 第20页 |
2.1.3 地理教学逻辑 | 第20-21页 |
2.1.4 思维 | 第21页 |
2.1.5 思维能力 | 第21页 |
2.1.6 地理思维能力 | 第21-22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2.2.1 逻辑思维相关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辩证思维理论 | 第23页 |
2.2.3 创新思维理论 | 第23页 |
2.2.4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3页 |
2.2.5 奥苏泊尔的先行组织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6 系统论 | 第24-25页 |
3 基于地理教学逻辑的高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结果分析 | 第25-36页 |
3.1 对教师的访谈调查 | 第25-26页 |
3.1.1 访谈过程 | 第25-26页 |
3.1.2 结果分析 | 第26页 |
3.2 对教师的问卷调查 | 第26-36页 |
3.2.1 调查对象的选取 | 第26-27页 |
3.2.2 调查方式和内容 | 第27-28页 |
3.2.3 调查结果 | 第28-35页 |
3.2.4 统计结果分析 | 第35-36页 |
4 地理教学逻辑设计与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36-77页 |
4.1 基于“问题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 | 第36-48页 |
4.1.1 基于“问题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| 第36-40页 |
4.1.2 基于“问题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| 第40-45页 |
4.1.3 基于“问题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能力 | 第45-48页 |
4.2 基于“生活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48-54页 |
4.2.1 基于“生活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| 第48-50页 |
4.2.2 基于“生活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| 第50-54页 |
4.3 基于“规-例法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54-58页 |
4.4 基于“例-规法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58-62页 |
4.5 基于“对比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62-68页 |
4.5.1 基于“对比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地理概念比较能力 | 第63-64页 |
4.5.2 基于“对比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图表数据比较能力 | 第64-65页 |
4.5.3 基于“对比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地理原理比较能力 | 第65-67页 |
4.5.4 基于“对比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培养学生区域要素比较能力 | 第67-68页 |
4.6 基于“图表分析法”的教学逻辑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| 第68-77页 |
4.6.1“它是什么样子的”—空间形象思维的培养 | 第69-71页 |
4.6.2“它在哪里”—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| 第71-75页 |
4.6.3“它意味着什么”—空间综合思维的培养 | 第75-77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5.1 结论 | 第77页 |
5.2 展望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附录 | 第82-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