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方法和思路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1-14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4-25页 |
·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9页 |
·心理资本的理论基础 | 第14-15页 |
·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7页 |
·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 | 第17-18页 |
·心理资本的干预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5页 |
·工作倦怠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·工作倦怠的结构 | 第21-22页 |
·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 | 第22页 |
·工作倦怠的测量 | 第22-23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 | 第23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研究评述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实证方案设计 | 第25-28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5-26页 |
·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7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实证结果的分析 | 第28-44页 |
·实证调查资料整理 | 第28-29页 |
·实证结果的信度、效度检验 | 第29-33页 |
·工作倦怠量表 | 第30-31页 |
·心理资本问卷 | 第31-33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体评价 | 第33-34页 |
·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分类评价 | 第34-41页 |
·对因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检验 | 第34-35页 |
·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·高校教师心理资本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对工作倦怠影响的回归检验 | 第42-44页 |
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假设验证 | 第44-47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44-45页 |
·对假设进行验证后的结果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策略 | 第47-51页 |
·高校教师自我效能的开发策略 | 第47-48页 |
·通过熟练掌握与成功体验来开发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 | 第47页 |
·通过替代学习与模仿来开发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 | 第47-48页 |
·通过社会说服和积极反馈来开发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 | 第48页 |
·高校教师希望的开发策略 | 第48-49页 |
·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| 第48页 |
·寻找备选路径和制定消除障碍的计划 | 第48-49页 |
·通过教师参与和授权,提升希望实现的动力 | 第49页 |
·高校教师乐观的开发策略 | 第49-50页 |
·包容过去 | 第49页 |
·珍惜现在 | 第49页 |
·寻找未来的机会 | 第49-50页 |
·高校教师坚韧性的开发策略 | 第50-51页 |
·实施员工心理援助计划(EAP) | 第50页 |
·加强高校教师抗挫折培训 | 第50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