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史料运用的理念及原则创新--以人民版《高中历史(必修)》为例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绪论第12-18页
 第一节 选题的来源第12-13页
 第二节 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
 第三节 研究现状分析第13-15页
 第四节 研究思路与创新第15-18页
第一章 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运用概况及其运用理念第18-34页
 第一节 高中历史教材中史料问题的溯源第18-22页
  一、 史料的概念和属性第18-20页
  二、 史料与史学研究和与历史教学的关系第20-22页
   (一) 史料与历史研究第20-21页
   (二) 史料与历史教学第21-22页
 第二节 史料运用理念的发展动态第22-34页
  一、 史料运用理念的界定第22-23页
  二、 史料运用在历史著作及教材中的回顾第23-25页
   (一) 中国的历史著作第23页
   (二) 国外的历史著作第23-24页
   (三) 国内外的当代历史教科书第24-25页
  三、 高中历史教材中指导史料运用的传统理念第25-30页
   (一) 结构主义理念第25-26页
   (二) 人本主义理念第26-27页
   (三) 经验自然主义理念第27-28页
   (四) 要素主义理念第28-30页
  四、 史料运用传统理念下的实施原则误区第30-34页
   (一) 原则与理念的脱节第30-32页
   (二) 原则错用、乱用现象第32-33页
   (三) 只“引”不“用”和“用”而不“引”第33-34页
第二章 新课改条件下史料运用理念之创新的必要性和独特性第34-60页
 第一节 史料运用理念创新的必要性第34-35页
  一、 现实的“教”和“学”统一要求理论创新第34页
  二、 客观真实的学科特性要求理论创新第34-35页
 第二节 史料运用理念的创新特点第35-42页
  一、 新的理念特征第35-38页
   (一) 抽象性的深化第35-36页
   (二) 矛盾性的统一第36-37页
   (三) 发展性的持续第37页
   (四) 独立性的突显第37-38页
  二、 新的归类划分第38-42页
   (一) 生态层面第38-40页
   (二) 经济社会层面第40-41页
   (三) 文化层面第41-42页
 第三节 史料运用理念的创新内容第42-45页
  一、 细微入手,激发兴趣,强化历史知识第42-43页
  二、 多元历史思维培养,注重过程和方法的形成第43-44页
  三、 及时归纳总结,培育历史情感价值观第44-45页
 第四节 史料运用理念创新的新实施原则第45-56页
  一、 国外合理性吸收第45-49页
  二、 本国有效性继承第49-50页
  三、 跨学科结合性利用第50-53页
  四、 新成果交叉性渗透第53-56页
 第五节 新原则实施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6-60页
  一、 杜绝封闭保守的史料运用第56-57页
  二、 区分创新的全球化与西方化的片面等同第57页
  三、 全方位、高效地运用原有史料与引入新史料第57-60页
第三章 新课改条件下史料运用理念创新之启示第60-66页
 第一节 对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启示第60-62页
  一、 积极参与的历史学习态度第60页
  二、 辩证思考的历史学习方法第60-61页
  三、 主动的历史问题意识第61-62页
 第二节 对教师教授历史的启示第62-63页
  一、 教师历史学科素质的提高第62页
  二、 教师历史教学经验的积累第62-63页
 第三节 对新的师生关系的启示:平等、合作的新型关系第63-66页
结束语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致谢第72-74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生物问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
下一篇: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教科书活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