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地理课堂学案编制与应用策略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2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目标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一、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| 第12-18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综述 | 第12-15页 |
1. 教学模式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2. 学案的含义 | 第13页 |
3. 学案教学模式 | 第13-14页 |
4.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 | 第14-15页 |
(二)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5-18页 |
1. 哲学与心理学基础 | 第15-16页 |
2.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6-17页 |
3.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| 第17页 |
4.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二、地理课堂学案编制及应用存在的问题 | 第18-24页 |
(一) 地理课堂学案编制的评价标准 | 第18-20页 |
(二) 地理课堂学案编制存在问题 | 第20-21页 |
(三) 地理课堂学案应用存在问题 | 第21-24页 |
三、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改进策略 | 第24-34页 |
(一) 地理课堂学案的编制策略 | 第24-28页 |
1.学案编制的内容 | 第24-25页 |
2.学案编制的原则 | 第25-26页 |
3.学案编制的注意事项 | 第26-28页 |
(二)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应用实施建议 | 第28-34页 |
1.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教学目标 | 第28页 |
2.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应用原则 | 第28-30页 |
3.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实施步骤 | 第30-31页 |
4. 地理课堂学案教学应用实施建议 | 第31-32页 |
5.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适用范围 | 第32-34页 |
结论 | 第34-36页 |
(一) 取得成效 | 第34-35页 |
(二) 研究不足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8页 |
附录一 | 第38-44页 |
附录二 | 第44-46页 |
后记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