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理表象信息转换生成的教学设计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.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·研究问题的聚焦 | 第10页 |
2.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10-13页 |
·哲学辩证法 | 第10页 |
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| 第10-11页 |
·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| 第11页 |
·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| 第11页 |
·双重编码理论 | 第11-12页 |
·心理旋转实验理论 | 第12-13页 |
3.地理表象的含义及特征 | 第13-20页 |
·地理表象的含义 | 第13-15页 |
·地理表象的特征 | 第15-20页 |
·地理表象的精确性 | 第15-16页 |
·地理表象的稳定性 | 第16-17页 |
·地理表象的概括性 | 第17-18页 |
·地理表象的可操作性 | 第18-20页 |
4.地理表象信息转换的案例设计 | 第20-33页 |
·地理景观表象与地理图形符号表象之间的信息转换 | 第20-24页 |
·地理图形符号信息与语言文本信息之间的转换 | 第24-25页 |
·地理图形符号、景观、语言文本信息之间的转换 | 第25-26页 |
·二维地理图形之间的转换 | 第26-27页 |
·地理二维表象信息与三维表象信息之间的转换 | 第27-29页 |
·通过观察视角的变化进行的地理表象转换 | 第29-30页 |
·从假设的地理表象到实际地理表象的转换 | 第30-31页 |
·从迷思表象、经验表象向科学表象的转换 | 第31-33页 |
5.教师对学生地理表象生成控制的案例设计 | 第33-76页 |
·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表象生成的控制引导 | 第33-38页 |
·对地理事物形状表象生成的控制引导 | 第38-42页 |
·对地理事物细节表象生成的控制引导 | 第42-46页 |
·对复杂地理信息简化表象的控制引导 | 第46-49页 |
·对地理过程的阶段性表象的控制引导 | 第49-52页 |
·对地理过程动态表象的控制引导 | 第52-56页 |
·对地理图形关键点位叠加文本信息的控制引导 | 第56-57页 |
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控制表象的生成 | 第57-64页 |
·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进行表象的建构 | 第64-76页 |
·运用“操作—观察—表象”的方法 | 第64-66页 |
·利用填图绘图的方法 | 第66-68页 |
·教科书中典型活动题的案例设计 | 第68-76页 |
6.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