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凡例 | 第7-8页 |
目錄 | 第8-11页 |
緒論 | 第11-17页 |
第一章 河南現代地方誌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17-77页 |
第一節 祖輩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17-28页 |
一 “高祖父”、“高祖母” | 第17-18页 |
二 “曾祖父”、“曾祖母” | 第18-21页 |
三 “祖父”、“祖母” | 第21-24页 |
四 “外祖父”、“外祖母” | 第24-28页 |
第二節 父輩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28-58页 |
一 “父親”、“母親” | 第28-35页 |
二 “公公”、“婆婆” | 第35-37页 |
三 “岳父”、“岳母” | 第37-41页 |
四 “伯父”、“伯母” | 第41-45页 |
五 “叔父”、“叔母” | 第45-50页 |
六 “姑父”、“姑母” | 第50-53页 |
七 “姨父”、“姨母” | 第53-55页 |
八 “舅父”、“舅母” | 第55-58页 |
第三節 己輩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58-67页 |
一 “丈夫”、“妻子” | 第58-67页 |
第四節 晚輩親屬稱謂類型分析 | 第67-77页 |
一 “兒子”、“兒媳” | 第67-71页 |
二 “女兒”、“女婿” | 第71-77页 |
第二章 河南現代地方誌親屬稱謂系統的特點 | 第77-95页 |
第一節 系統性及系統內部差異的特點 | 第77-82页 |
一 系統性特點 | 第77-82页 |
二 系統內部差異的特點 | 第82页 |
第二節 區域性特點 | 第82-87页 |
第三節 構詞特點 | 第87-90页 |
一 附加式 | 第87-89页 |
二 重疊式 | 第89-90页 |
第四節 其他特點 | 第90-95页 |
一 從他稱 | 第90-91页 |
二 合稱 | 第91-92页 |
三 背稱與面稱 | 第92页 |
四 新派與老派、城鎮與農村 | 第92-93页 |
五 民族差異 | 第93页 |
六 稱謂種類、數量與親屬關係遠近 | 第93-95页 |
第三章 河南清中期地方誌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95-105页 |
第一節 清中期河南地方誌親屬稱謂概況 | 第95-97页 |
第二節 清中期河南方志親屬稱謂類型及分佈 | 第97-99页 |
一 祖輩 | 第97页 |
二 父輩 | 第97-99页 |
三 己輩 | 第99页 |
四 晚輩 | 第99页 |
第三節 清中期河南地方誌親屬稱謂特點89 | 第99-105页 |
一 書寫特點 | 第99-101页 |
二 親屬稱謂系統特點 | 第101-102页 |
三 與《歧路燈》的比較 | 第102-105页 |
第四章 河南現代地方誌和清中期地方誌親屬稱謂之比較 | 第105-109页 |
第一節 親屬稱謂辭彙的比較 | 第105-106页 |
一 詞彙的一致性 | 第105页 |
二 詞彙的差異性 | 第105-106页 |
第二節 親屬稱謂系統特點的比較 | 第106-109页 |
一 特點的一致性 | 第106页 |
二 特點的差異性 | 第106-109页 |
結語 | 第109-111页 |
附錄 | 第111-117页 |
參考文獻 | 第117-123页 |
致謝 | 第123-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