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越语爱情隐喻对比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. 引言 | 第12-34页 |
·选题的目的、内容和意义 | 第13页 |
·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·语料来源 | 第14页 |
·理论依据 | 第14-18页 |
·对比分析理论 | 第14页 |
·偏误分析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中介语理论 | 第15页 |
·隐喻理论 | 第15-18页 |
·汉越语隐喻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3页 |
·汉语隐喻的相关研究 | 第18-19页 |
·越南语隐喻的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汉越语隐喻的比较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情感隐喻概述 | 第23-34页 |
·情感隐喻的界定 | 第23页 |
·情感隐喻的分类 | 第23-34页 |
2. 越南语爱情隐喻的界定和分类 | 第34-61页 |
·越南语爱情隐喻的界定 | 第36-37页 |
·越南语爱情隐喻的分类 | 第37-56页 |
·人神类 | 第38-43页 |
·动物类 | 第43-45页 |
·植物类 | 第45-48页 |
·非生物类 | 第48-56页 |
·喻体跨类现象 | 第56-58页 |
·动物、植物 | 第56-57页 |
·动物、自然现象 | 第57页 |
·植物、自然现象 | 第57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1页 |
3. 汉越语爱情隐喻的比较 | 第61-144页 |
·相同 | 第61-127页 |
·人神类 | 第62-80页 |
·动物类 | 第80-83页 |
·植物类 | 第83-86页 |
·非生物类 | 第86-127页 |
·部分相同 | 第127-129页 |
·汉语 | 第127-128页 |
·越南语 | 第128-129页 |
·不同 | 第129-142页 |
·汉语 | 第130-135页 |
·越南语 | 第135-142页 |
·小结 | 第142-144页 |
4. 汉越语爱情隐喻异同的成因 | 第144-159页 |
·语言接触因素 | 第145-151页 |
·来源于汉语的爱情隐喻 | 第145-150页 |
·来源于其他语言的爱情隐喻 | 第150页 |
·纯越南语的爱情隐喻 | 第150-151页 |
·思维认知因素 | 第151-156页 |
·思维认知的人类普遍性 | 第152-155页 |
·思维认知的民族差异性 | 第155-156页 |
·社会文化因素 | 第156-159页 |
·社会制度 | 第157页 |
·文化渊源 | 第157-159页 |
5. 汉越语爱情隐喻的翻译和教学 | 第159-175页 |
·汉越语爱情隐喻的翻译 | 第159-169页 |
·完全相同(对称) | 第160-163页 |
·部分相同 | 第163-165页 |
·完全不同(不对称) | 第165-167页 |
·小结 | 第167-169页 |
·汉越语爱情隐喻教学策略 | 第169-175页 |
·对越汉语爱情隐喻教学 | 第170-172页 |
·对汉越语爱情隐喻教学 | 第172-175页 |
6. 结语 | 第175-1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7-186页 |
后记 | 第1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