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内容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| ·茶叶机械的发展状况 | 第10-13页 |
| ·国内茶叶机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·国外茶叶机械的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| ·茶叶机械的分类 | 第13页 |
| ·珠茶炒干机的发展及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2 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对绿茶的加工技术 | 第15-18页 |
| ·绿茶的简介 | 第15页 |
| ·珠茶的产品介绍 | 第15页 |
| ·双锅曲毫炒干机对绿茶的加工技术 | 第15-17页 |
| ·加工设备与工艺流程 | 第15-16页 |
| ·加工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| 3 虚拟样机技术及 Pro/Engineer 软件 | 第18-21页 |
| ·虚拟样机技术 | 第18-19页 |
| ·Pro/Engineer 软件 | 第19-20页 |
| ·Pro/Engineer 软件概述 | 第19-20页 |
| ·Pro/Engineer 参数化设计环境 | 第20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| 4 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实体建模及虚拟装配 | 第21-31页 |
| ·Pro/E 参数化实体建模方法 | 第21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整体机构设计 | 第21-23页 |
| ·整机设计原则和要求 | 第21-22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22-23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零部件设计 | 第23-28页 |
| ·推炒机构设计 | 第23-24页 |
| ·传动机构设计 | 第24-25页 |
| ·拨叉换挡机构设计 | 第25-28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 | 第28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虚拟装配 | 第28-30页 |
| ·虚拟装配概述 | 第28-29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虚拟装配 | 第29-30页 |
| ·干涉检查 | 第30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5 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| 第31-40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 | 第31页 |
| ·Pro/MECHANICA | 第31-32页 |
| ·Pro/MECHANICA 简介 | 第31-32页 |
| ·Pro/MECHANICA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| 第32页 |
| ·关键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| 第32-39页 |
| ·曲柄有限元分析 | 第32-35页 |
| ·推炒机构的受力分析及有限元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6 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温度场分析 | 第40-46页 |
| ·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| 第40-42页 |
| ·发射率的概念 | 第40页 |
| ·各材料的发射率表 | 第40页 |
| ·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工作原理 | 第40-41页 |
| ·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的产品规格 | 第41页 |
| ·红外测温仪校对温度的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茶叶双锅曲毫炒干机的温度场说明 | 第42-46页 |
| ·简要说明 | 第42页 |
| ·测量方法与结果 | 第42-44页 |
| ·分析与讨论 | 第44-46页 |
| 7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7页 |
| ·结论 | 第46页 |
| ·展望 | 第46-4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| 致谢 | 第49-50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-51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