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知识经济时代召唤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| 第11页 |
·终身教育思想的需要 | 第11-12页 |
·教育公平的需要 | 第12页 |
·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·国外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状况 | 第13-14页 |
·国家精品课程的发展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教育资源中教学视频的应用比较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教学视频在精品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| 第21-35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21-23页 |
·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3-35页 |
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心理学基础 | 第24-28页 |
·巴甫洛夫学说 | 第28-29页 |
·“经验之塔”理论 | 第29-32页 |
·色彩原理 | 第32-35页 |
第3章 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调查分析 | 第35-53页 |
·调查设计 | 第35-38页 |
·数据统计分析 | 第38-44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教学视频的共享有瓶颈 | 第44-45页 |
·教学视频的导航设计需要加强和改进 | 第45-46页 |
·教学视频多是形式视频,应加大内容视频的应用 | 第46-47页 |
·画面变化少,视觉平淡,缺乏美感 | 第47页 |
·质量参差不齐 | 第47-48页 |
·教学视频应用建设理念的反思 | 第48-53页 |
·转变精品课程建设理念 | 第48-49页 |
·重视前期分析,加强教学设计 | 第49-50页 |
·加强教师培训,还原现场授课氛围 | 第50页 |
·建立专业的摄制环境,优化声光效果 | 第50-51页 |
·改变速成开发理念,重视后期编辑制作 | 第51-52页 |
·完善评价标准,保证教学视频的教育性、科学性、技术性、艺术性的融合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教学视频应用的形式与内容设计 | 第53-75页 |
·教学视频应用的基本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情境性原则 | 第53页 |
·多样化表达形式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自主性原则 | 第54页 |
·多媒体原则 | 第54页 |
·交互性原则 | 第54页 |
·教学视频的编制流程图及要求 | 第54-58页 |
·现场教学录像的制作人员 | 第55页 |
·现场教学录像的编制过程 | 第55-57页 |
·稿本的编写 | 第57-58页 |
·形式与内容设计 | 第58-69页 |
·前期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表达形式设计 | 第59-63页 |
·总体结构设计 | 第63-65页 |
·表现手法设计 | 第65-67页 |
·编写稿本 | 第67-68页 |
·评审 | 第68-69页 |
·视频界面布局设计 | 第69-75页 |
·界面设计的原则 | 第69-71页 |
·精品课程中视频界面布局的类型及比较 | 第71-73页 |
·构建新的界面布局模式 | 第73-75页 |
第5章 教学视频应用的艺术与技术设计 | 第75-95页 |
·拍摄过程中界面视觉设计 | 第75-82页 |
·视觉表现设计 | 第75-76页 |
·光线的设计 | 第76-77页 |
·构图的设计 | 第77-78页 |
·色彩与影调的运用 | 第78-80页 |
·节奏的设计与把握 | 第80-81页 |
·画面字幕的设计 | 第81-82页 |
·拍摄教学视频的技术要求 | 第82-88页 |
·拍摄准备阶段 | 第82-84页 |
·拍摄过程阶段 | 第84-86页 |
·后期编辑阶段 | 第86-88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88-91页 |
·提升精品课程资源质量的几点策略 | 第91-95页 |
·在评估指标方面,增加精品课程评估体系在应用维度的引领性 | 第91页 |
·在建设与更新方面,注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可获取性 | 第91-92页 |
·在战略转移方面,强化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性 | 第92页 |
·在资金来源方面,实现来源途径的多元化 | 第92-93页 |
·在知识产权方面,建立完善的版权共享利用机制 | 第93-94页 |
·在开放共享方面,加大精品课程的监督和宣传力度 | 第94页 |
·在管理机制方面,加强管理机制创新 | 第94-95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5-97页 |
·研究内容总结 | 第95页 |
·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95-96页 |
·未来研究的设想 | 第96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01-104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