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9-13页 |
| 1 引言 | 第13-28页 |
| ·小麦品种面粉色泽(白度)的遗传变异 | 第13-14页 |
| ·影响小麦面粉色泽(白度)的因素 | 第14-18页 |
| ·面粉色泽(白度)与面制食品品质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| ·面粉色泽(白度)的测定方法 | 第19-24页 |
| ·小麦面粉色泽(白度)的遗传改良 | 第24-25页 |
| ·面条色泽与面条加工品质的关系 | 第25-27页 |
| ·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2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8页 |
| ·测定项目 | 第28-31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71页 |
| ·面粉色泽的影响因素 | 第32-42页 |
| ·面粉色泽性状的总体相关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·面粉 R457 白度与面粉色泽(L*a*b*)之间的相关性 | 第32页 |
| ·面粉色泽与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| 第32-34页 |
| ·基因型、环境对面粉色泽性状相关性的影响 | 第34-40页 |
| ·不同地点对面粉色泽相关性的影响 | 第34-38页 |
| ·不同品种对面粉色泽相关性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面粉色泽的逐步回归分析 | 第40-42页 |
| ·面粉 R457 白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| 第40页 |
| ·面粉色泽亮度(L*值)的逐步回归分析 | 第40-41页 |
| ·面粉色泽红度(a*值)的逐步回归分析 | 第41页 |
| ·面粉色泽黄度(b*值)的逐步回归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面条色泽的影响因素 | 第42-63页 |
| ·25 个参试品种(系)品质性状表现 | 第42-44页 |
| ·鲜切面条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44-51页 |
| ·影响鲜切面色泽的主要品质性状 | 第44-45页 |
| ·鲜切面条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45-51页 |
| ·白盐面条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51-57页 |
| ·供试 25 个品种(系)白盐面条色泽 | 第51页 |
| ·鲜面条、干面条及煮后白盐面条色泽的相关性 | 第51-52页 |
| ·鲜面条、干面条及煮后白盐面条色泽与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| 第52-54页 |
| ·白盐面条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54-57页 |
| ·黄碱面条色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57-63页 |
| ·供试 25 个品种(系)黄碱面条色泽性状 | 第57页 |
| ·鲜面条、干面条及煮后黄碱面条色泽的相关性 | 第57-58页 |
| ·鲜面条、干面条及煮后黄碱面条色泽与面粉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| 第58-60页 |
| ·鲜黄碱面条色泽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| 第60-63页 |
| ·三种面条色泽与面条感官评价指标及质构特性的相关性 | 第63-64页 |
| ·面粉色泽及其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分析 | 第64-71页 |
| ·基因型、环境及其互作对小麦面粉色泽性状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·不同基因型和环境下的面粉色泽性状表现 | 第65-68页 |
| ·品种(基因型)间面粉色泽性状的变异 | 第65-67页 |
| ·地点(环境)间面粉色泽性状的变化 | 第67-68页 |
| ·品种及性状的稳定性分析 | 第68-71页 |
| ·品种(基因型)的稳定性 | 第68页 |
| ·性状的稳定性 | 第68-71页 |
| 4 讨论 | 第71-80页 |
| 5 结论 | 第80-8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| 致 谢 | 第89-9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