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生互动与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
1. 选题 | 第1-8页 |
1.1 解题 | 第6-7页 |
1.2 选题原因 | 第7页 |
1.3 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2. 文献综述 | 第8-13页 |
2.1 国外课堂过程研究 | 第8-12页 |
2.1.1 研究历史 | 第8-9页 |
2.1.2 主要研究结果 | 第9-12页 |
2.1.2.1 师生互动的描写研究 | 第9-11页 |
2.1.2.2 师生互动与语言习得关系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2 国内研究情况 | 第12-13页 |
2.2.1 教育学界的研究 | 第12页 |
2.2.2 外语教学界的研究 | 第12页 |
2.2.3 对外汉语界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3. 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 | 第13-15页 |
3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3.2 成绩测量 | 第14页 |
3.3 研究假设 | 第14-15页 |
4. 分析与讨论 | 第15-38页 |
4.1 假设1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15-18页 |
4.1.1 有关说明 | 第15页 |
4.1.2 一分为二的研究 | 第15-18页 |
4.1.3 最高组和最低组的比较 | 第18页 |
4.1.4 小结 | 第18页 |
4.2 假设2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18-32页 |
4.2.1 有关说明 | 第18-19页 |
4.2.2 课堂行为的描写研究 | 第19-22页 |
4.2.3 相关分析 | 第22-27页 |
4.2.4 课堂语言的描写研究 | 第27-28页 |
4.2.5 相关分析 | 第28-30页 |
4.2.6 小结 | 第30页 |
4.2.7 对教师和学习者的调查 | 第30-31页 |
4.2.8 课堂行为研究的意义 | 第31-32页 |
4.3 假设3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6页 |
4.3.1 有关说明 | 第32页 |
4.3.2 学习者参与特点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3.3 小结 | 第35-36页 |
4.4 假设4的研究结果与讨论 | 第36-38页 |
4.4.1 相关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4.2 对S_(14)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 三因素的作用 | 第38-40页 |
5.1 有关说明 | 第38-39页 |
5.2 作用分析与讨论 | 第39-40页 |
6. 总结与教学建议 | 第40-42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40页 |
6.2 教学建议 | 第40-42页 |
附表 | 第42-45页 |
参考书目 | 第45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