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利用转基因技术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12页
前言第12-14页
第一部分 文献综述第14-28页
 1 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第15-21页
  1.1 农杆菌的研究历史及应用第15-17页
  1.2 农杆菌介导转化玉米的研究历程第17-18页
  1.3 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理论与技术探讨第18-21页
   1.3.1 关于农杆菌的吸附第18-19页
   1.3.2 关于Vir基因的活化第19页
   1.3.3 关于感受态细胞第19-20页
   1.3.4 关于共培养条件第20页
   1.3.5 农杆菌转化方法的发展第20-21页
 2 基因枪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第21-23页
 3 其他转化方法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第23-24页
  3.1 PEG法第23页
  3.2 电击法第23页
  3.3 超声波法第23-24页
  3.4 碳化硅纤维法第24页
  3.5 花粉管通道法第24页
 4 本研究的意义第24-28页
  4.1 转化受体及基因型第24-25页
  4.2 农杆菌介导法第25页
  4.3 基因枪法第25-26页
  4.4 花粉管通道法第26-28页
第二部分 研究内容第28-86页
 实验一 常规玉米自交系遗传转化受体体系的建立第28-40页
  1 材料和方法第28-30页
   1.1 实验材料第28页
   1.2 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8-29页
   1.3 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1.3.1 培养基第29-30页
    1.3.2 材料处理第30页
    1.3.3 培养条件第30页
    1.3.4 组培苗移栽第30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30-38页
   2.1 不同基因型、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2.1.1 不同基因型、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2.1.2 不同基因型、不同培养基诱导愈伤的特点第31页
   2.2 不同基因型、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2.2.1 基因型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2.2.2 培养基的影响第33页
   2.3 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第33-36页
   2.4 组培苗的移栽第36-38页
  3 讨论第38-40页
 实验二 农杆菌介导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第40-66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40-53页
   1.1 材料第40-42页
    1.1.1 植物材料第41页
    1.1.2 转化受体第41页
    1.1.3 质粒和菌株第41页
    1.1.4 培养基第41-42页
   1.2 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2-43页
   1.3 方法第43-53页
    1.3.1 工程菌液制备第43页
    1.3.2 侵染转化第43-44页
    1.3.3 PPT筛选浓度的选择第44页
    1.3.4 转化受体及侵染液浓度的选择第44页
    1.3.5 转化筛选及植株再生第44页
    1.3.6 T_0代抗性植株PCR检测第44-47页
    1.3.7 PCR阳性植株PCR-Southern和Southern blotting检测第47-53页
    1.3.8 T_0代阳性植株Basta检测第53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53-63页
   2.1 PPT筛选浓度的确定第53页
   2.2 侵染转化的效果第53-56页
   2.3 转化受体及侵染液浓度的选择第56页
   2.4 幼胚大小、预培养、预培养时间、共培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第56-60页
   2.5 T_0代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60-61页
   2.6 PCR阳性植株PCR-Southern和Southern blotting检测第61-62页
   2.7 Basta抗性鉴定第62-63页
  3 讨论第63-66页
 实验三 以基因枪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第66-78页
  1 材料与方法第66-72页
   1.1 材料第66-67页
    1.1.1 植物材料第66页
    1.1.2 受体材料第66页
    1.1.3 培养基第66-67页
    1.1.4 质粒和菌株第67页
   1.2 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7-68页
   1.3 方法第68-72页
    1.3.1 质粒DNA提取纯化第68-70页
    1.3.2 基因枪轰击第70-71页
    1.3.3 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及植株再生第71页
    1.3.4 GUS基因的瞬间检测第71-72页
    1.3.5 T_0代抗性植株的PCR检测第72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72-75页
   2.1 质粒DNA电泳分析第72页
   2.2 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第72-74页
   2.3 抗性愈伤组织筛选及植株再生第74页
   2.4 再生植株分子检测第74-75页
  3 讨论第75-78页
 实验四 花粉管通道法将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优良玉米自交系第78-86页
  1 材料和方法第79-82页
   1.1 材料第79页
   1.2 主要仪器和试剂第79页
   1.3 方法第79-82页
    1.3.1 质粒DNA提取第79页
    1.3.2 导入时间的设定第79-80页
    1.3.3 导入第80页
    1.3.4 检测第80-82页
  2 结果与分析第82-84页
   2.1 Basta抗性筛选浓度的确定第82页
   2.2 Basta抗性筛选和PCR检测结果第82-84页
  3 讨论第84-86页
结论第86-88页
致谢第88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100页
英文摘要第100-102页
CURRICULUM VITAE第102-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异构系统的实时数据处理
下一篇:师生互动与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