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“SWZ”思维方式探究及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9页
引言第9页
一、论题的阐释与界定第9-14页
 (一) 历史教学中运用“SWZ”思维方式的缘起及意义第9-10页
  1. 论文选题的缘起第9-10页
  2. 论题研究的意义第10页
 (二) 概念的说明与界定第10-12页
  1. “SWZ”内涵的说明第10-11页
  2. 思维方式及探究概念的界定第11-12页
 (三) 论题研究背景的思考第12-14页
  1. 教师教学观念需及时更新第12-13页
  2. 学生学习观念亟待转变第13-14页
二、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课程目标的落实第14-18页
 (一) 现代教育理论对论题研究的启示第14-15页
  1. 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第14页
  2. 终身教育理论的启示第14-15页
  3. 智力三元理论的启示第15页
 (二) “SWZ”思维方式的史学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1. “是什么(S)”与历史本体论第15-16页
  2. “为什么(W)”与历史认识论第16页
  3. “怎么办(Z)”与历史价值论第16-17页
 (三) 本课题研究与历史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落实第17-18页
  1. 对课程目标主要内容的理解与阐释第17页
  2. “SWZ”思维方式在历史教学中落实课程目标的作用第17-18页
三、“SWZ”思维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第18-24页
 (一) “SWZ”思维方式进行的前提第18-20页
  1. 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第18页
  2. 教师优良教学策略的的引领第18-20页
 (二) “SWZ”思维方式的实践操作第20-24页
  1. 思维方式的运行与层级问题的提出第20-21页
  2. 层级问题划分的三级水准第21-22页
  3. 层级问题的确立与运行策略第22-24页
四、“SWZ”思维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第24-32页
 (一) “SWZ”思维方式指导下的《洋务运动》教学案设计第24-28页
 (二) 《洋务运动》的说课案例分析第28-30页
 (三) “SWZ”思维方式指导下的课堂基本结构设计第30-32页
结束语第32-33页
注释第33-35页
主要参考论文与著作第35-38页
致谢第38-39页
在学期间参编著作和发表(获奖)的学术论文第39页

论文共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初中历史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初探
下一篇: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