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РЕФЕРАТ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理论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| 第10-12页 |
(一) 法德配价观及取得的成果 | 第10-11页 |
(二) 莫斯科语义学派配价观及成果 | 第11页 |
(三) 国内研究现状及成果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(一)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(三) 创新之处 | 第12页 |
四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语义配价的理论概述 | 第14-25页 |
一、关于配价的不同观点 | 第14-19页 |
(一) 配价理论的渊源、产生及发展 | 第14-16页 |
(二) 配价的概念及其性质 | 第16-19页 |
二、本文关于配价的基本观点 | 第19-21页 |
三、语义配价理论中的相关术语 | 第21-25页 |
第三章 三价动词的语义次范畴 | 第25-41页 |
一、动词语义次范畴概述 | 第25-27页 |
(一) 给予类三价动词 | 第25-26页 |
(二) 索取类三价动词 | 第26页 |
(三) 告知类三价动词 | 第26-27页 |
(四) 其他类三价动词 | 第27页 |
二、给予类三价动词 | 第27-30页 |
(一) 对主体的语义选择 | 第28-29页 |
(二) 对受体的语义选择 | 第29-30页 |
(三) 对客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0页 |
三、索取类三价动词 | 第30-36页 |
(一) 对主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3-34页 |
(二) 对客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4-35页 |
(三) 对源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5-36页 |
四、告知类三价动词 | 第36-38页 |
(一) 对主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6-37页 |
(二) 对受体的语义选择 | 第37页 |
(三) 对内容的语义选择 | 第37-38页 |
五、其他类三价动词 | 第38-41页 |
(一) 置放类三价动词对语义角色的选择 | 第38-39页 |
(二) 许可类三价动词对语义角色的选择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三价动词的句法模式 | 第41-56页 |
一、语义配价与句法模式的相互关系 | 第41-43页 |
二、给予类三价动词的句法模式 | 第43-44页 |
(一) дать(给)的句法模式:N_1VfN_4N_3 | 第43页 |
(二) одарить(赠予;分给)的句法模式:N_1VfN_4N_5 | 第43-44页 |
三、索取类三价动词的句法模式 | 第44-51页 |
(一) взя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44-47页 |
(二) получи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47-48页 |
(三) добы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48-49页 |
(四) доста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49-50页 |
(五) узнать(得知,知道;打听)的句法模式 | 第50-51页 |
四、告知类三价动词的句法模式 | 第51-53页 |
(一) заяви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51-52页 |
(二) сказа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52-53页 |
(三) рассказать的句法模式 | 第53页 |
五、其他类三价动词的句法模式 | 第53-56页 |
(一) 置放类三价动词 | 第53-54页 |
(二) 许可类三价动词 | 第54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