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原料及糯米酒 | 第10-13页 |
1.1.1 糯米简介 | 第10-11页 |
1.1.2 传统酒曲 | 第11页 |
1.1.3 糯米酒简介 | 第11-12页 |
1.1.4 糯米酒酿造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| 第12-13页 |
1.2 酿酒用真菌的筛选与鉴定研究进展 | 第13-19页 |
1.2.1 根霉属微生物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2 产香酵母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3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17-19页 |
1.3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 | 第19页 |
1.3.1 工艺简介 | 第19页 |
1.3.2 工艺优缺点 | 第19页 |
1.4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4.1 课题来源 | 第19-20页 |
1.4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0页 |
1.4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高糖化力米根霉的筛选和鉴定 | 第21-4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6页 |
2.1.1 原材料 | 第22页 |
2.1.2 菌株 | 第22页 |
2.1.3 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2.1.4 试剂药品 | 第23-24页 |
2.1.5 溶液配制 | 第24-25页 |
2.1.6 培养基配制 | 第25-26页 |
2.1.7 PCR 引物 | 第26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6-33页 |
2.2.1 菌株的筛选 | 第26-27页 |
2.2.2 菌株的复筛 | 第27-28页 |
2.2.3 形态学鉴定 | 第28-29页 |
2.2.4 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29-32页 |
2.2.5 R.oryzae 8-3M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2页 |
2.2.6 R.oryzae 8-3M 糖化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2-33页 |
2.2.7 R.oryzae 8-3M 发酵酒精度的测定 | 第33页 |
2.2.8 R.oryzae 8-3M 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3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39页 |
2.3.1 菌株的初筛 | 第33页 |
2.3.2 菌株的复筛 | 第33-34页 |
2.3.3 形态学鉴定 | 第34页 |
2.3.4 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34-37页 |
2.3.5 R.oryzae 8-3M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7页 |
2.3.6 R.oryzae 8-3M 糖化酶活力的测定 | 第37-38页 |
2.3.7 R.oryzae 8-3M 发酵酒精度的测定 | 第38页 |
2.3.8 R.oryzae 8-3M 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2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产香扣囊内孢霉的筛选和鉴定 | 第40-59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40-43页 |
3.1.1 原材料 | 第40页 |
3.1.2 菌株 | 第40页 |
3.1.3 仪器设备 | 第40-41页 |
3.1.4 试剂药品 | 第41-42页 |
3.1.5 溶液配制 | 第42页 |
3.1.6 培养基配制 | 第42-43页 |
3.1.7 PCR 引物 | 第43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43-49页 |
3.2.1 菌株的初筛 | 第43-44页 |
3.2.2 菌株的复筛 | 第44-45页 |
3.2.3 形态学鉴定 | 第45页 |
3.2.4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| 第45-46页 |
3.2.5 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46-47页 |
3.2.6 E. fibuliger 3-1Y 产香能力的测试 | 第47-48页 |
3.2.7 E. fibuliger 3-1Y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| 第48页 |
3.2.8 E. fibuliger 3-1Y 发酵酒精度的测定 | 第48页 |
3.2.9 E. fibuliger 3-1Y 和 S. cerevisiae 5-1Y 生长曲线的测定 | 第48-4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8页 |
3.3.1 菌株的初筛 | 第49页 |
3.3.2 菌株的复筛 | 第49页 |
3.3.3 形态学鉴定 | 第49-51页 |
3.3.4 生理生化鉴定 | 第51-52页 |
3.3.5 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52-55页 |
3.3.6 E. fibuliger 3-1Y 产香能力的测试 | 第55页 |
3.3.7 E. fibuliger 3-1Y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| 第55-56页 |
3.3.8 E. fibuliger 3-1Y 发酵酒精度的测定 | 第56-57页 |
3.3.9 E. fibuliger 3-1Y 和 S. cerevisiae 5-1Y 生成曲线的测定 | 第57-58页 |
3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响应面法优化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 | 第59-84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59-61页 |
4.1.1 原料 | 第59页 |
4.1.2 菌株 | 第59页 |
4.1.3 仪器设备 | 第59-60页 |
4.1.4 试剂药品 | 第60页 |
4.1.5 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| 第60-61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61-65页 |
4.2.1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流程 | 第61-62页 |
4.2.2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| 第62页 |
4.2.3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试验 | 第62-63页 |
4.2.4 糯米酒理化指标和检测方法 | 第63页 |
4.2.5 糯米酒感官评分方法 | 第63-65页 |
4.2.6 统计分析 | 第65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5-83页 |
4.3.1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| 第65-70页 |
4.3.2 方差分析单因素试验对酒精度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4.3.3 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| 第71-83页 |
4.4 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5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5.1.1 高糖化力米根霉的筛选和鉴定 | 第84页 |
5.1.2 产香扣囊内孢霉的筛选和鉴定 | 第84页 |
5.1.3 响应面法优化糯米酒液态酿造工艺 | 第84-85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85页 |
5.3 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3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