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 | 第12-16页 |
一、人才培养的基础 | 第12-13页 |
二、学术研究的热点 | 第13-14页 |
三、教学实践的困境 | 第14-15页 |
四、个人经历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目的 | 第16-18页 |
一、研究问题 | 第16-17页 |
二、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意义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9-23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23-45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23-29页 |
一、课堂教学 | 第23-26页 |
二、课堂教学评价 | 第26-27页 |
三、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27-29页 |
第二节 有效课堂教学相关研究 | 第29-36页 |
一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| 第30-31页 |
二、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| 第31-34页 |
三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| 第34-36页 |
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 | 第36-43页 |
一、国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| 第37-41页 |
二、国内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| 第41-42页 |
三、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| 第42-43页 |
第四节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比较 | 第45-62页 |
第一节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视角 | 第45-49页 |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视角 | 第45-47页 |
二、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视角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| 第49-51页 |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| 第49-50页 |
二、中国研究型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| 第50-51页 |
第三节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| 第51-57页 |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| 第51-54页 |
二、中国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| 第54-57页 |
第四节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表述 | 第57-59页 |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表述 | 第57-58页 |
二、中国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表述 | 第58-59页 |
第五节 中美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选项设置 | 第59-60页 |
第六节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四章 不同主体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分析 | 第62-83页 |
第一节 评估专家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62-69页 |
一、评估专家关注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62-68页 |
二、评估专家关注的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| 第68-69页 |
第二节 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69-75页 |
一、学生关注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69-73页 |
二、学生关注的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| 第73-75页 |
第三节 授课教师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75-81页 |
一、教师关注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| 第75-80页 |
二、教师关注的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| 第80-81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81-83页 |
第五章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 | 第83-96页 |
第一节 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83-86页 |
一、争议性评价指标分析 | 第83-85页 |
二、初步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| 第85-86页 |
第二节 问卷编制及施测 | 第86-88页 |
一、问卷编制 | 第86-87页 |
二、问卷调查 | 第87-88页 |
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88-95页 |
一、项目分析 | 第88-90页 |
二、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90-93页 |
三、信效度分析 | 第93-95页 |
第四节 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96-101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96-98页 |
第二节 研究反思 | 第98-101页 |
附录 | 第101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4页 |
科研成果 | 第11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