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观史学视野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(四)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| 第14页 |
(五)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微观史学应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| 第16-22页 |
(一) 历史课程改革和历史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| 第16-18页 |
1. 教育与公民意识的再强调 | 第16-17页 |
2.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(二) 现有教科书的不足 | 第18-20页 |
1. 历史内容欠丰富 | 第18-19页 |
2. 逻辑结构需调整 | 第19-20页 |
(三) 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痼疾 | 第20-22页 |
1. “教教材”而不是“用教材教” | 第20-21页 |
2. 重“教”的过程,轻“学”的过程 | 第21-22页 |
二、微观史学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 | 第22-45页 |
(一) 教学分析 | 第22-23页 |
1. 课标研读 | 第22页 |
2. 教材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 学情分析 | 第23页 |
(二) 教学目标 | 第23-24页 |
1.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——对人的关怀 | 第23-24页 |
2. 细化三维教学目标——突破大而空 | 第24页 |
3.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——对现实的关怀 | 第24页 |
(三) 学生课前准备 | 第24页 |
(四) 设计思路 | 第24-25页 |
(五) 教学过程 | 第25-45页 |
1. 重视对历史主体“人”的研究 | 第25-26页 |
2. 转换视角,关注普通人,甚至边缘人 | 第26页 |
3. 考察普通的个人在不同文化间的经历 | 第26-28页 |
4. 重视历史细节,捕捉思想嬗变 | 第28-29页 |
5. 走进人物内心,揭示背后意义 | 第29-31页 |
6. 了解历史人物经历,理解其行为的意义 | 第31-35页 |
7. 大背景下观察历史事件 | 第35页 |
8. 甄选和运用史料,追求历史真实 | 第35-37页 |
9. 生动故事引起更多的兴趣 | 第37-39页 |
10. 多元审视历史 | 第39-45页 |
三、微观史学运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 | 第45-48页 |
(一) 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1、碎片化 | 第45页 |
2、戏说化 | 第45-46页 |
3、夸大化 | 第46页 |
(二) 应对策略 | 第46-48页 |
1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| 第46-47页 |
2、有趣与求真相结合 | 第47页 |
3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