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800个甲级汉字书写偏误类型分析及教学建议--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第7页
    1.2 研究价值和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实践意义第8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8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留学生书写偏误类型方面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不同国别留学生书写偏误方面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书写偏误方面第10-12页
第2章 偏误分析理论第12-18页
    2.1 偏误分析理论的起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偏误分析理论在国内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2.2 偏误分析的作用及其应用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深化汉字习得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推动汉字的本体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第14-15页
    2.3 偏误分析的步骤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语料的收集和选择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偏误识辨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偏误点的确定和纠偏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形式分类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偏误探源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偏误评估第16-17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17-18页
第3章 800 个甲级汉字偏误类型及动因分析第18-55页
    3.1 语料来源及学生背景简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语料来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学生背景简述第18-20页
    3.2 语料库中甲级字错误统计结果及分析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按错误类型统计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按国别不同统计第23-29页
    3.3 语料中甲级汉字偏误类型第2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甲级汉字中的笔画偏误第29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甲级汉字中部件偏误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甲级汉字中整字偏误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小结第50页
    3.4 偏误产生的原因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母语迁移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语内偏误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训练方式诱发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认知因素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小结第54-55页
第4章 800 甲级汉字的教学顺序及教学建议第55-64页
    4.1 按甲级汉字的使用频率和偏误频次进行教学第55-58页
    4.2 按照汉字造字法进行甲级汉字教学第58-61页
    4.3 分层次进行甲级汉字教学第61-62页
    4.4 在语境中进行甲级汉字教学第62-64页
第5章 结语第64-65页
    5.1 本文的主要观点第64页
    5.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致谢第68-69页
附录A 甲级汉字出现问题频次表第69-79页
附录B 动态语料库甲级汉字错字表第79-88页
附录C 动态语料库甲级汉字别字表第88-97页
附录D 动态语料库甲级汉字繁体字表第97-103页
附录E 动态语料库甲级汉字异体字表第103-104页
附录F 部分甲级汉字使用频率及偏误频次表第104-112页

论文共11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英剧《神探夏洛克》字幕翻译项目报告
下一篇:汉语拟亲属称谓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