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6 研究创新点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| 第13-25页 |
2.1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网络招聘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2.1.2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2.2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| 第16-19页 |
2.2.1 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6-17页 |
2.2.2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7-19页 |
2.3 求职意向的研究综述 | 第19-20页 |
2.3.1 求职意向的概念 | 第19页 |
2.3.2 求职意向的预测与导向作用 | 第19-20页 |
2.4 求职意向与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5 感知有用性中介作用研究综述 | 第21-23页 |
2.5.1 感知有用性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5.2 感知有用性研究综述 | 第21-22页 |
2.5.3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 | 第22-23页 |
2.6 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2.6.1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 | 第23页 |
2.6.2 信号传递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| 第25-31页 |
3.1 模型构建思路 | 第25页 |
3.2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| 第25-26页 |
3.3 研究假设 | 第26-31页 |
3.3.1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与求职意向的关系 | 第26-28页 |
3.3.2 高校网络招聘有效性影响因素与感知有用性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3.3.3 感知有用性与求职意向的关系 | 第29页 |
3.3.4 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31-35页 |
4.1 研究对象 | 第31页 |
4.2 量表开发 | 第31-33页 |
4.2.1 量表来源 | 第31-32页 |
4.2.2 量表内容 | 第32-33页 |
4.3 调查方案设计 | 第33-35页 |
4.3.1 问卷的设计 | 第33-34页 |
4.3.2 问卷的发放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 | 第35-45页 |
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5-36页 |
5.2 信效度分析 | 第36-38页 |
5.2.1 问卷的信度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2.2 问卷的效度分析 | 第37-38页 |
5.3 因子分析 | 第38-40页 |
5.4 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5.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| 第41-45页 |
5.5.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| 第41页 |
5.5.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优度的评价 | 第41-42页 |
5.5.3 研究假设验证 | 第42-45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45-50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45-46页 |
6.2 建议 | 第46-48页 |
6.2.1 提升自身品牌形象 | 第46-47页 |
6.2.2 选择高质量的网站 | 第47页 |
6.2.3 设计有效招聘信息 | 第47-48页 |
6.2.4 提高招聘服务质量 | 第48页 |
6.3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8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