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知视角下的个体量词教学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研究范围 | 第9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| 第9-10页 |
1.4 汉语量词的定名和分类 | 第10-14页 |
第2章 个体量词的本体研究 | 第14-22页 |
2.1 个体量词本体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2.2 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研究 | 第15-17页 |
2.3 个体量词的产生和发展 | 第17-18页 |
2.4 个体量词的语义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5 个体量词的语用特征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个体量词对外汉语教学效果调查 | 第22-28页 |
3.1 调查目的、对象和方式 | 第22页 |
3.1.1 调查目的 | 第22页 |
3.1.2 调查对象 | 第22页 |
3.1.3 调查方式 | 第22页 |
3.2 调查问卷的内容 | 第22-23页 |
3.2.1 卷组成部分和考察范围 | 第22-23页 |
3.2.2 问卷结构 | 第23页 |
3.3 问卷结果统计和分析 | 第23-28页 |
3.3.1 主观题统计表 | 第24-25页 |
3.3.2 客观题统计表 | 第25-28页 |
第4章 个体量词教学难点考察 | 第28-41页 |
4.1 个体量词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综述 | 第28页 |
4.2 外汉教学中的个体量词 | 第28-31页 |
4.3 “个”的泛化问题 | 第31-35页 |
4.3.1 “个”的泛用研究以及“个化”问题 | 第31页 |
4.3.2 “个”的产生和发展 | 第31-32页 |
4.3.3 “个”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3.4 “个”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| 第34-35页 |
4.4 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问题 | 第35-39页 |
4.4.1 个体量词“张”与名词的搭配 | 第36-37页 |
4.4.2 个体量词“本”与名词的搭配 | 第37-38页 |
4.4.3 个体量词“根”与“条”与名词的搭配 | 第38-39页 |
4.5 个体量词教学难原因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5.1 教学方面的原因 | 第39页 |
4.5.2 学习者自身的原因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个体量词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| 第41-44页 |
5.1 重视个体量教学的理论研究 | 第41页 |
5.2 合理安排教材编写 | 第41-42页 |
5.3 分层次教学 | 第42-44页 |
5.3.1 从认知层面理解 | 第42-43页 |
5.3.2 从字形层面深化 | 第43页 |
5.3.3 用情境交流和文化体验提高 | 第43-44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问卷附录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