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民族音乐研究论文

民歌传承与乡土教育的耦合研究--以“南闸民歌”为例的音乐教育人类学探索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7-19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第7页
    二、概念释义第7-8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8-15页
    四、理论与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五、目的与意义第17-19页
第一章 人文视野中的“南闸民歌第19-29页
    第一节“南闸镇”的地域文化——“稻”与“水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耕读传家”——“稻作”的文化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水”的意涵——“生命之源”还是“洪水猛兽第20-22页
    第二节“南闸民歌”的溯源与追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唐宋之说”存疑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有据可考”——史料中的零星记载第22-23页
    第三节“南闸民歌”称谓辨析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称谓的由来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命名中的“国家理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南闸民歌”之名与实第24-28页
    小结第28-29页
第二章 变动的传承之网第29-45页
    第一节 传统的守护者——金矿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民歌人生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金矿的文化认同第33-35页
    第二节 民间歌手邵莲英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名”歌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两场葬礼与仪式中的唱歌人第36-40页
    第三节 被选中的“传承人”—— 杨凤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一位非民歌手的“传承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作为女性参与者的困扰第42-44页
    小结第44-45页
第三章 传统语境中耦合凸显的功能及内因分析第45-66页
    第一节 显性的知识传播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劳动自然知识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历史知识第49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隐性的教育功能第51-6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观念形塑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地域文化模式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性别建构第59-61页
    第三节 耦合的内因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对固定的社会环境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原生性教育空间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关乎经验的乡土教育第63-65页
    小结第65-66页
第四章 社会变迁下关于耦合的再思考第66-75页
    第一节 传承人的变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金矿的文本书写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邵莲英的演唱观念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杨凤的教学实践第68页
    第二节 申请“非遗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局内人的“非遗”保护理念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国家在场”反思第69-70页
    第三节 地方性知识与学校传承的对接与矛盾第70-7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空间的转移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困境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耦合的断裂第72-74页
    小结第74-75页
结语第75-77页
致谢第77-78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78-82页
附录一:金矿年谱第82-85页
附录二:访谈杨凤第85-99页
附录三:文中引用民歌歌词第99-111页
附录四:部分照片资料第111-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工业4.0时代主流商业动画的新趋势
下一篇:西方音乐中的曲调借用手法与其意义解析--以四种类型及代表作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