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英语六级词汇自适应测试系统的研制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4页 |
1.1.1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对词汇的新要求 | 第11-12页 |
1.1.2 当前大学生在六级词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| 第12-13页 |
1.1.3 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的优势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意义 | 第20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重点 | 第20-21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6 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22-23页 |
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—项目反应理论 | 第23-33页 |
2.1 项目反应理论概述 | 第23-25页 |
2.2 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及参数估计方法 | 第25-30页 |
2.2.1 IRT模型 | 第26-27页 |
2.2.2 参数估计和信息函数 | 第27-30页 |
2.3 项目反应理论支持下的计算机自适应测试 | 第30-32页 |
2.3.1 自适应测试的思想及过程 | 第30-31页 |
2.3.2 英语词汇自适应测试的优势 | 第31-32页 |
2.4 项目反应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测试系统中题库的构建 | 第33-45页 |
3.1 词汇试题库的组成 | 第33-34页 |
3.1.1 试题库构建 | 第33页 |
3.1.2 试题类型的选择 | 第33页 |
3.1.3 试题参数的确定 | 第33-34页 |
3.2 词汇难度的判定 | 第34-37页 |
3.2.1 英语词汇难度影响因子 | 第34-35页 |
3.2.2 词汇难度判定公式的确定 | 第35页 |
3.2.3 各因子参数的计算方法 | 第35-37页 |
3.3 词汇难度判定中各因子的权重 | 第37-41页 |
3.3.1 层次分析法 | 第37-39页 |
3.3.2 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 | 第39-41页 |
3.4 词汇难度值计算过程举例 | 第41-45页 |
第四章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| 第45-74页 |
4.1 需求性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 系统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| 第47-48页 |
4.3 系统关键技术与开发环境 | 第48-51页 |
4.4 系统流程的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5 系统功能的开发 | 第53-61页 |
4.5.1 系统功能的实现条件 | 第53页 |
4.5.2 测试学习者六级词汇能力 | 第53-59页 |
4.5.3 系统实现的功能 | 第59-61页 |
4.6 数据库表的开发 | 第61-66页 |
4.6.1 概念模型设计 | 第61-64页 |
4.6.2 数据库表设计 | 第64-66页 |
4.7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 | 第66-74页 |
4.7.1 被试者词汇能力估计的代码实现 | 第66-70页 |
4.7.2 系统关键功能的界面呈现 | 第70-74页 |
第五章 大学英语六级词汇测试系统的应用与评估 | 第74-81页 |
5.1 测量对象 | 第74页 |
5.2 测量工具 | 第74页 |
5.3 评估过程 | 第74-75页 |
5.4 系统的准确性评估 | 第75-77页 |
5.5 系统的自适应反馈 | 第77-80页 |
5.5.1 问卷描述 | 第77页 |
5.5.2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| 第77-80页 |
5.6 评估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1-83页 |
6.1 研究成果 | 第81页 |
6.2 后续研究 | 第81-83页 |
注释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附录 | 第88-12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21-122页 |
致谢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