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4 创新与不足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绩效管理理论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绩效 | 第15-16页 |
2.2 绩效考核 | 第16-17页 |
2.3 绩效管理 | 第17页 |
2.4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2.4.1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联系 | 第17-18页 |
2.4.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| 第18-19页 |
2.5 绩效管理方法 | 第19-23页 |
2.5.1 平衡计分卡法 | 第19-20页 |
2.5.2 KPI 关键绩效指标法 | 第20-21页 |
2.5.3 目标管理法 | 第21页 |
2.5.4 强制分配法 | 第21页 |
2.5.5 360 度绩效反馈法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好丽友(沈阳)公司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3-27页 |
3.1 绩效管理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1.1 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模式 | 第23页 |
3.1.2 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势 | 第23-24页 |
3.2 现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4-27页 |
3.2.1 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| 第24-25页 |
3.2.2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需要创新 | 第25-26页 |
3.2.3 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有待改进 | 第26页 |
3.2.4 沟通反馈与评价不够及时全面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好丽友(沈阳)公司绩效管理项目的设计方案 | 第27-36页 |
4.1 绩效管理项目的设计原则 | 第27-28页 |
4.1.1 集团战略与公司目标紧密结合原则 | 第27页 |
4.1.2 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主要指标原则 | 第27-28页 |
4.1.3 在公平前提下考核与奖惩挂钩原则 | 第28页 |
4.2 绩效管理项目的重点内容设计 | 第28-32页 |
4.2.1 产量工资 | 第28-30页 |
4.2.2 单位产品生产时间控制 | 第30-32页 |
4.2.3 弹性工作制 | 第32页 |
4.3 绩效管理项目指标及指标权重的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3.1 绩效管理指标的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4.3.2 绩效管理指标权重的设计原则 | 第33页 |
4.4 绩效管理项目指标及指标权重的设计方案 | 第33-34页 |
4.5 绩效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方案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好丽友(沈阳)公司绩效管理项目的实施与保障 | 第36-41页 |
5.1 绩效管理项目实施机构与相关制度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5.1.1 建立绩效管理项目的实施机构 | 第36-37页 |
5.1.2 建立绩效管理项目的相关制度 | 第37页 |
5.2 绩效管理项目实施前的培训 | 第37-38页 |
5.3 绩效管理项目的主要实施方式与过程 | 第38-41页 |
5.3.1 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制定——计划阶段(Plan) | 第38页 |
5.3.2 半年绩效管理执行跟踪——执行阶段(Do) | 第38-39页 |
5.3.3 年度绩效管理综合考评——考核阶段(See) | 第39-40页 |
5.3.4 绩效考核结果沟通反馈——反馈阶段(Feedback) | 第40-41页 |
第6章 好丽友(沈阳)公司绩效管理项目的应用效果评价 | 第41-45页 |
6.1 绩效管理项目的成本评价 | 第41页 |
6.2 项目重点内容实施给好丽友(沈阳)公司带来的益处 | 第41-43页 |
6.2.1 产量工资使薪酬设计与分配更加科学合理 | 第42页 |
6.2.2 单位产品生产时间控制降低了成本并规范了操作 | 第42页 |
6.2.3 弹性工作制彰显了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创新 | 第42-43页 |
6.3 绩效管理项目的实施结果评价 | 第43-45页 |
6.3.1 实施结果的反馈客观真实 | 第43页 |
6.3.2 实施结果的运用科学合理 | 第43-44页 |
6.3.3 实施结果的调整严谨及时 | 第44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