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方言论文

莆仙方言问句系统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中文文摘第4-9页
绪论第9-13页
    0.1 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闽方言疑问句的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莆仙方言疑问句的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0.2 选题缘由及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0.3 论文的基本思路、材料来源和分析方法第12-13页
第1章 是非问句第13-23页
    1.1 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问句类型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答问形式第15页
    1.2 由语气词构成的是非问句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句末语气词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句中语气词第19-21页
    1.3 本章小结第21-23页
第2章 特指问句第23-35页
    2.1 含有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问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问事物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问处所、方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问时间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问方式(或情状)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问数量(或程度)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问原因(或目的)第29-30页
    2.2 疑问代词连用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句末语气词“啊”第31页
    2.4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第31-32页
    2.5 莆仙方言中的“NP+咧[le]”格式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"NP+咧[le]”格式的语法意义第32-34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选择问句第35-41页
    3.1 结构形式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用“哈嘞[ha]~(21)[le]~(21)(还是)”连接选择项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用“嘞[le]~(21)……哈嘞[ha]~(21)[le]~(21)……(是……还是……)”连接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单用“哈[ha]~(21)”连接选择项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并列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对立关系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相容关系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差异关系第39-40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 反复问句(正反问句)第41-51页
    4.1 反复问句第41页
    4.2 莆仙方言反复问句的几种类型第41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由“有……无”构成的反复问句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由“助动词肯/卜+动词/动宾短语+无”构成的反复问句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由一对反义词并列即肯定否定对举的形式构成的反复问句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由句末的“未[pe]~(21)”构成的反复问句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由句末的“未曾”构成的反复问句第49-5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莆仙方言疑问句的特殊语用功能第51-57页
    5.1 表态作用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表示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表示客套或者问候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表示吃惊或兴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表示客套谦虚第53页
    5.2 祈使作用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表委婉的劝说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表提议或要求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表委婉的批评或否定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表威胁第5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结语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5页
个人简历第65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火”及语素“火”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
下一篇:三套高中化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宏微控制比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