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对象及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框架 | 第12-15页 |
1.4 本文主要贡献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 | 第16-26页 |
2.1 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2.1.1 人力资源的概念 | 第16页 |
2.1.2 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3 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 | 第17页 |
2.1.4 人力资源配置模式 | 第17-18页 |
2.2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 | 第18-20页 |
2.2.1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序 | 第18-19页 |
2.2.2 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3 人力资源配置管理相关理论 | 第20-22页 |
2.3.1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.2 人本管理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3.3 帕累托最优理论 | 第22页 |
2.4 国内外人力资源配置研究综述 | 第22-26页 |
2.4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2.4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4页 |
2.4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的分析 | 第26-40页 |
3.1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概况 | 第26-28页 |
3.1.1 公司简介 | 第26-27页 |
3.1.2 人力资源现状 | 第27-28页 |
3.2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| 第28-31页 |
3.2.1 人员总量配置 | 第28-29页 |
3.2.2 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| 第29-31页 |
3.3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诊断 | 第31-34页 |
3.3.1 访谈设计和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3.2 问卷调查设计和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4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| 第34-37页 |
3.4.1 人员结构配置缺乏科学性 | 第35页 |
3.4.2 招聘工作缺乏科学计划 | 第35-36页 |
3.4.3 员工培训缺乏针对性 | 第36页 |
3.4.4 人员流动性严重不足 | 第36-37页 |
3.5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5.1 人力资源缺乏科学认识 | 第37页 |
3.5.2 缺乏人力资源长远规划 | 第37-38页 |
3.5.3 缺乏资源配置市场机制 | 第38页 |
3.5.4 缺乏科学人力评价体系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| 第40-57页 |
4.1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原则与目标 | 第40-42页 |
4.1.1 人力资源配置原则 | 第40-41页 |
4.1.2 人力资源配置目标 | 第41-42页 |
4.2 构建基于人岗动态匹配的优化配置模型 | 第42-44页 |
4.3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| 第44-57页 |
4.3.1 制定动态人力资源规划 | 第44-45页 |
4.3.2 人力资源的招聘优化 | 第45-48页 |
4.3.3 构建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 | 第48-49页 |
4.3.4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优化 | 第49-51页 |
4.3.5 内部员工人岗匹配优化 | 第51-55页 |
4.3.6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内蒙古星光煤炭集团人力资源配置实施保障 | 第57-61页 |
5.1 树立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理念 | 第57-58页 |
5.2 发挥信息管理系统辅助作用 | 第58页 |
5.3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| 第58-59页 |
5.4 创建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61-63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1-62页 |
6.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