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象史学视角下的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汉画像石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21页 |
一、选题的缘由 | 第9-11页 |
二、学术界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四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8-21页 |
第一节 汉代画像石简介 | 第21-41页 |
一、汉代画像石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21-26页 |
(一) 社会经济发展——画像石产生的基础 | 第21-23页 |
(二) 文化艺术发达——画像石流行的助力 | 第23-24页 |
(三) 厚葬之风盛行——画像石成熟的条件 | 第24-26页 |
二、汉代画像石的内容 | 第26-37页 |
(一) 现实生活的记录 | 第26-31页 |
(二) 教育意义的载体 | 第31-32页 |
(三) 神仙世界的想象 | 第32-35页 |
(四) 审美情趣的体现 | 第35-37页 |
三、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区域及其特点 | 第37-41页 |
(一) 山东、苏北、皖北、豫东区 | 第37-38页 |
(二) 豫南、鄂北区 | 第38页 |
(三) 陕北、晋西北地区 | 第38-39页 |
(四) 四川、重庆、滇北地区 | 第39-41页 |
第二节 教学中汉代画像石存在的问题 | 第41-59页 |
一、教材中汉代画像石存在的问题 | 第41-53页 |
(一) 数量太少 | 第41-44页 |
(二) 范围过窄 | 第44-45页 |
(三) 错误频出 | 第45-52页 |
(四) 缺乏练习 | 第52-53页 |
二、教学中汉代画像石存在的问题 | 第53-59页 |
(一)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汉代画像石存在的问题 | 第54-57页 |
(二) 学生在教学中运用汉代画像石存在的问题 | 第57-59页 |
第三节 教学中画像石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| 第59-79页 |
一、从教材编写方面改进 | 第59-70页 |
(一) 选用史料——典型科学 | 第59-61页 |
(二) 引用史料——完整规范 | 第61-63页 |
(三) 汉画像石——加强运用 | 第63-70页 |
二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画像石 | 第70-79页 |
(一) 理论——“形象史学”研究视角 | 第70-71页 |
(二) 自身——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| 第71-72页 |
(三) 史料——紧跟学生认知水平 | 第72页 |
(四) 课堂——采用多种方式授课 | 第72-79页 |
结语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附录 | 第87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