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5页 |
·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方法 | 第8-10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8-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·克拉申可理解输入的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·可理解输入方式的研究综述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可理解输入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5-21页 |
·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 | 第15-17页 |
·输入假说的定义 | 第15页 |
·输入假说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| 第15-17页 |
·可理解输入的呈现方式 | 第17-21页 |
·词汇的输入方式——语义场 | 第17-18页 |
·汉字的输入方式——汉字构形学 | 第18-19页 |
·文化的输入方式——文化记忆学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可理解输入的前端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分析 | 第21-25页 |
·教学目标的分析 | 第21页 |
·教学策略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教学需求和教学内容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学习者分析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课堂教学中的可理解输入 | 第25-38页 |
·词汇的可理解输入方式——语义场教学 | 第25-30页 |
·建立上下义义场(宏观,不同语义场之间的关系) | 第25-26页 |
·建立类属义场(微观,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各词间的关系) | 第26页 |
·建立顺序义场 | 第26-27页 |
·建立关系义场 | 第27页 |
·建立同义义场 | 第27-28页 |
·建立反义义场 | 第28-29页 |
·词汇课教案 | 第29-30页 |
·汉字的可理解输入方式——汉字构形学教学 | 第30-34页 |
·确定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初期需要掌握的字 | 第31页 |
·依据汉字的构字理据科学地讲解汉字 | 第31-32页 |
·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| 第32页 |
·汉字课教案 | 第32-34页 |
·文化的可理解输入方式——文化记忆学教学 | 第34-37页 |
·在文化教学中应用文化记忆学 | 第34-36页 |
·中秋节教案 | 第36-37页 |
·可理解输入的表现形式——板书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输入假说的自身局限 | 第38-40页 |
·i+1 公式具有不确定性 | 第38页 |
·过分强调了语言输入和语言环境的作用 | 第38页 |
·忽视了“说”的教学 | 第38-40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