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致谢 | 第1-6页 |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8页 |
| 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| (二) 研究问题与理论框架 | 第13-14页 |
| 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(四)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| 第一章 安贝托·艾柯及其文本诠释学理论 | 第18-32页 |
| (一) 安贝托·艾柯其人 | 第18-20页 |
| (二) 安贝托·艾柯诠释学理论简介 | 第20-32页 |
| 1.文本诠释的开放性 | 第20-23页 |
| (1)开放的作品 | 第21-22页 |
| (2)作品的开放性 | 第22-23页 |
| 2. 文本诠释的有限性 | 第23-29页 |
| (1)“经验读者”与“模范读者” | 第24-26页 |
| (2)“经验作者”与“模范作者” | 第26-28页 |
| (3)文本意图与过度诠释 | 第28-29页 |
| 3. 文本诠释的标准 | 第29-31页 |
| 4. 艾柯诠释学理论的缺陷 | 第31-32页 |
| 第二章 辩证的意义诠释观 | 第32-39页 |
| (一) 文本意图与读者意图的辩证 | 第32-34页 |
| 1.文本的开放性与读者的差异性共同决定诠释的多元化 | 第32-33页 |
| 2.文本意图为诠释设置界限 | 第33-34页 |
| (二) 文本意图与作者意图的辩证 | 第34-38页 |
| 1. 作者意图不能成为诠释的标准 | 第34-35页 |
| 2.作者意图的参照性作用 | 第35-38页 |
| (三) 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第三章 由艾柯文本诠释学反观翻译研究中各种中心论 | 第39-44页 |
| (一) 作者中心论的合理性及其困境 | 第39-41页 |
| (二) 文本中心论的合理性及其困境 | 第41-43页 |
| (三) 译者中心论的合理性及其困境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文本诠释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现实借鉴意义 | 第44-56页 |
| (一) 调停与综合的理论精神 | 第44-45页 |
| (二) 回到文本——树立辩证的文本诠释观 | 第45-48页 |
| (三) 译者的双重身份:模范译者 | 第48-53页 |
| 1.作为“模范读者”的译者 | 第49-51页 |
| 2.作为“模范作者”的译者 | 第51-53页 |
| (四) 译者的创造精神与克己意识 | 第53-56页 |
| 结语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