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2页 |
·研究背景及课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集装箱船疲劳强度研究进展 | 第14-20页 |
·船级社船体结构规范的发展趋势 | 第20-30页 |
·IACS 共同结构规范 | 第22-26页 |
·IMO 基于目标型标准 | 第26-30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30-31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基于等效设计波的集装箱船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| 第32-64页 |
·引言 | 第32-33页 |
·等效设计波的确定 | 第33-36页 |
·选定主要载荷控制参数 | 第33-34页 |
·波浪压力及其它载荷控制参数 | 第34-35页 |
·等效设计波计算工况 | 第35-36页 |
·集装箱船全船疲劳应力和变形求解 | 第36-41页 |
·准静态方程的建立 | 第36-38页 |
·准静态 DMAP 求解序列 | 第38-39页 |
·载荷自动平衡系统的 DMAP 程序实现 | 第39-41页 |
·疲劳强度许用应力范围衡准研究 | 第41-60页 |
·概述 | 第41页 |
·基本假设 | 第41页 |
·许用应力范围的一般形式 | 第41-43页 |
·应力范围服从 Weibull 分布时的许用应力范围 | 第43-45页 |
·不同超越累积概率下的许用应力范围 | 第45-46页 |
·许用应力范围衡准的实用形式 | 第46-49页 |
·采用双直线形式S N曲线时的许用应力范围 | 第49-51页 |
·对许用应力范围衡准的建议 | 第51-60页 |
·数值算例 | 第60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三章 集装箱船总体波浪载荷的协调性研究 | 第64-90页 |
·引言 | 第64页 |
·船体梁垂向波浪弯矩 | 第64-66页 |
·船体梁水平波浪弯矩 | 第66页 |
·船体梁波浪扭矩 | 第66-81页 |
·IACS JRT WL 已有的工作 | 第66-68页 |
·集装箱船波浪扭矩的协调性讨论 | 第68-72页 |
·各船级社规范的计算公式 | 第72-73页 |
·比较和分析 | 第73-77页 |
·关于船体梁波浪扭矩计算的建议 | 第77-81页 |
·数值验证 | 第81-88页 |
·扭矩幅值的验证 | 第81-87页 |
·扭矩作用下船体结构变形 | 第87-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第四章 集装箱船船体结构节点疲劳应力精细有限元分析解决方案 | 第90-116页 |
·引言 | 第90页 |
·应评估的部位 | 第90-93页 |
·单元尺寸 | 第93-94页 |
·船体结构典型节点分类 | 第94-95页 |
·船体典型结构节点程序化 | 第95-109页 |
·折角型船体结构节点 | 第95-100页 |
·舱口角隅节点 | 第100-106页 |
·船体纵骨端部节点 | 第106-109页 |
·典型节点细化网格模型和数值计算分析 | 第109-115页 |
·某船内底折角 | 第109-111页 |
·纵骨端部连接建模实例 | 第111-112页 |
·舱口角隅细化网格有限元分析 | 第112-114页 |
·折角型船体结构设计 | 第114-1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五章 集装箱船典型结构节点抗疲劳设计 | 第116-151页 |
·引言 | 第116-117页 |
·纵骨端部连接的抗疲劳设计研究 | 第117-133页 |
·纵向构件热点应力计算模型 | 第118-119页 |
·热点应力法的 S-N 曲线 | 第119-125页 |
·典型船体纵骨端部节点形式及其参数化分析 | 第125-131页 |
·其他纵骨端部节点形式及其分析 | 第131-133页 |
·舱口角隅的抗疲劳设计研究 | 第133-138页 |
·本文计算流程 | 第134-135页 |
·计算与分析 | 第135-138页 |
·折角型船体结构 | 第138-141页 |
·对集装箱船典型结构节点抗疲劳设计的建议 | 第141-1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0-151页 |
第六章 建造质量与焊接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| 第151-171页 |
·引言 | 第151页 |
·构件形式与焊接规格 | 第151-166页 |
·船体构件的典型汇交形式 | 第151-152页 |
·焊接规格 | 第152页 |
·十字对中板焊接区应力考察 | 第152-158页 |
·斜板对中焊接点应力 | 第158-165页 |
·讨论 | 第165-166页 |
·焊缝表面形状 | 第166-170页 |
·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 | 第166-167页 |
·计算参数和单元网格 | 第167-168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168-170页 |
·结论 | 第1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0-17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71-174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171-172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72-1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74-184页 |
致谢 | 第184-18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