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--基本乐科论文--视唱练耳论文

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即兴能力的培养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4页
中文文摘第4-7页
目录第7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9页
   ·选题缘由第9-12页
   ·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页
   ·相关定义的阐释第17-19页
第二章 高师音乐学专业学生即兴能力调查分析第19-37页
   ·调查研究设计第19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19页
     ·调查内容第19页
   ·调查结果分析第19-34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学习水平、理念与方法第19-26页
     ·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第26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7页
第三章 构建高师视唱练耳即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第37-45页
   ·构建高师视唱练耳即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第37-42页
     ·构建高师视唱练耳即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构建高师视唱练耳即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心理学依据第39-42页
   ·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即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特点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提倡以音乐活动作为教学过程主导第42页
     ·培养即兴能力需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第42-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3-45页
第四章 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即兴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第45-67页
   ·视唱练耳教学即兴能力培养的实施条件第45-49页
     ·理论的支撑—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学习主体—学生的主动参与第46-48页
     ·教学的安排—教材的和合理选用与教学内容的规划第48-49页
   ·视唱练耳教学即兴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目标第49-63页
     ·深刻理解并综合运用音乐各要素第49-58页
     ·提高对音乐的感知与记忆能力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第59-61页
     ·认可自身能力并促进自我愿望的提升第61-63页
   ·教学实例第63-65页
     ·初步感知阶段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实践创新阶段第64-6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五章 结语第67-69页
附录1第69-75页
附录2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1-83页
致谢第83-85页
个人简历第85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化多样性视角下的中美学校音乐教育之比较研究
下一篇:中世纪拜占庭圣咏的特殊性初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