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6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3-16页 |
·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的思路 | 第16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一般理论 | 第18-26页 |
·企业人力资源 | 第18-21页 |
·企业人力资源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·人力资源特点 | 第19-21页 |
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| 第21页 |
·企业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 | 第21-24页 |
·人力资本的概念与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 | 第23-24页 |
·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| 第26-35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企业概况 | 第26-31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展状况 | 第26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| 第26-30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特点 | 第30-31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人力资源数量统计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员工劳动人事使用情况分析 | 第32页 |
·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员工文化结构分析 | 第33页 |
·职称和技术等级结构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研发人员情况分析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| 第35-50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| 第35-46页 |
·开发的基础工作建设参差不齐 | 第36-37页 |
·人力资源规划缺失 | 第37-39页 |
·人员录用和调配比较混乱 | 第39-41页 |
·考核与激励制度缺失 | 第41-44页 |
·缺少以开发为导向的教育培训体系 | 第44-46页 |
·薪酬过于平稳 | 第46页 |
·杨凌示范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46-50页 |
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认识不足 | 第47-48页 |
·对投入和产出的缺少认识 | 第48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定位太低 | 第48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政策普遍缺乏 | 第48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框架体系未建立 | 第48-49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方式和手段陈旧 | 第49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差异较大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建议与对策 | 第50-55页 |
·建设现代企业制度,根本解决人力资源开发先天不足问题 | 第50页 |
·健全人力资源制度体系 | 第50-52页 |
·逐步建立体现人才价值的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 | 第50-51页 |
·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的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| 第51页 |
·建立、执行长效、公平、规范的绩效考评制度 | 第51-52页 |
·明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培训区别和联系 | 第52页 |
·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管理科学化结合 | 第52-53页 |
·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门、专业化人才 | 第53页 |
·人才管理科学化 | 第53页 |
·加强培训教育 | 第53-54页 |
·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三层分类化管理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55-57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5页 |
·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| 第55页 |
·解决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和对策 | 第55页 |
·关于以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