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序论 | 第10页 |
第一章 互文性理论介绍与基本概念研究 | 第10-19页 |
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的基础——索绪尔的符号学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| 第10-14页 |
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诞生——克里斯蒂娃的文本观 | 第14-17页 |
第三节 巴特的转变——作者之死与住在记忆里的普鲁斯特 | 第17-18页 |
第四节 互文性的各种流变——热奈特与里法泰尔的不同阐释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从宏观角度看互文性与翻译活动 | 第19-29页 |
第一节 广义互文性角度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狭义互文性角度 | 第24-26页 |
第三节 外国文学?民族文学?翻译文学?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从原语和译语国的微观维度看互文性与翻译活动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满身互文记忆的原作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寻找传"神"话语的译作 | 第31-38页 |
·源语国的互文追寻 | 第31-34页 |
·目的语国中的互文因素 | 第34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后记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