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1.1 酪蛋白 | 第12-13页 |
1.1.1 酪蛋白结构 | 第12页 |
1.1.2 酪蛋白的生理功能 | 第12-13页 |
1.2 锌 | 第13-17页 |
1.2.1 锌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3-14页 |
1.2.2 锌的吸收代谢 | 第14-15页 |
1.2.3 补锌制剂的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4 有机锌吸收机制假说 | 第16-17页 |
1.3 酪蛋白锌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4 体外消化/Caco-2细胞模型及锌转运相关基因概述 | 第18-21页 |
1.4.1 体外消化/Caco-2细胞模型 | 第18-19页 |
1.4.2 锌转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2 引言 | 第21-22页 |
2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1页 |
2.2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52页 |
3.1 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22-23页 |
3.2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| 第23页 |
3.3 试验方法 | 第23-31页 |
3.3.1 酪蛋白锌螯合物制备工艺流程 | 第23-24页 |
3.3.2 酪蛋白锌螯合物制备工艺优化指标测定 | 第24页 |
3.3.3 酪蛋白锌螯合物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| 第24页 |
3.3.4 酪蛋白锌螯合物制备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| 第24-25页 |
3.3.5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| 第25页 |
3.3.6 傅里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| 第25页 |
3.3.7 固体核磁共振定性分析 | 第25页 |
3.3.8 体外消化液制备 | 第25-26页 |
3.3.9 酪蛋白锌体外消化液螯合锌持有量的测定 | 第26页 |
3.3.10 Caco-2细胞培养 | 第26-27页 |
3.3.11 不同锌源体外消化液对Caco-2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3.12 Caco-2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| 第28页 |
3.3.13 硫酸锌、葡萄糖酸锌和酪蛋白锌在体外消化/Caco-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征研究 | 第28-29页 |
3.3.14 不同浓度锌源体外消化液对Caco-2细胞hZIP4、ZIP5、MT1、ZnT1、ZnT2mRNA的表达影响 | 第29-30页 |
3.3.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结果与分析 | 第31-52页 |
4.1 酪蛋白锌螯合物制备的单因素试验 | 第31-33页 |
4.1.1 锌源添加量对酪蛋白螯合锌质量的影响 | 第31页 |
4.1.2 反应温度对酪蛋白螯合锌质量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4.1.3 反应时间对酪蛋白螯合锌质量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4.2 响应面优化试验 | 第33-36页 |
4.2.1 响应面及等高线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2.2 验证试验 | 第36页 |
4.3 酪蛋白锌螯合物表观性状 | 第36页 |
4.4 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5 傅里叶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6 固体核磁共振检测结果 | 第38-40页 |
4.7 Caco-2细胞形态观察 | 第40页 |
4.8 不同锌源体外消化液对Caco-2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4.9 Caco-2细胞单层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| 第42-43页 |
4.9.1 Caco-2细胞单层模型跨膜电阻值的测定 | 第42页 |
4.9.2 Caco-2细胞单层模型酚磺酞透过率的测定 | 第42-43页 |
4.10 硫酸锌、葡萄糖酸锌和酪蛋白锌在体外消化/Caco-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征研究 | 第43-45页 |
4.11 不同浓度锌源体外消化液对Caco-2细胞hZIP4、ZIP5、MT1、ZnT1、ZnT2mRNA的表达影响 | 第45-52页 |
4.11.1 PCR扩增结果 | 第45-46页 |
4.11.2 荧光定量PCR结果 | 第46-52页 |
5 讨论 | 第52-56页 |
5.1 响应面法优化酪蛋白锌的螯合工艺参数 | 第52页 |
5.2 酪蛋白发生螯合反应前后结构的变化及其结合位点解析 | 第52-53页 |
5.3 体外消化/Caco-2细胞模型测定酪蛋白锌螯合物的跨膜吸收转运特性 | 第53-56页 |
6 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