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学生心理学论文

流动儿童歧视知觉、希望感和学习倦怠感的关系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1 引言第9-1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2 文献综述第11-20页
    2.1 流动儿童研究综述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流动儿童界定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流动儿童相关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2.2 歧视知觉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歧视知觉的内涵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歧视知觉的测量第14页
    2.3 希望感研究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希望的内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希望感的测量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流动儿童希望感相关研究第16页
    2.4 学习倦怠感研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学习倦怠感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学习倦怠感的测量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学习倦怠感的相关研究第17-18页
    2.5 歧视知觉、希望感与学习倦怠感的关系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感的关系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歧视知觉与希望感的关系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希望感与学习倦怠感的关系第18-19页
    2.6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19-20页
3 研究设计第20-22页
    3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3.2 研究假设第20页
    3.3 研究对象第20-21页
    3.4 研究工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歧视知觉问卷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儿童希望量表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第21页
    3.5 数据处理第21-22页
4 研究结果第22-30页
    4.1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的特点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的性别差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的年级差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的独生子女差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的寄宿差异第23页
    4.2 流动儿童希望感的特点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流动儿童希望感的性别差异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流动儿童希望感的年级差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流动儿童希望感的独生子女差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流动儿童希望感的寄宿差异第25页
    4.3 流动儿童学习倦怠的特点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流动儿童学习倦怠的性别差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流动儿童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流动儿童学习倦怠的独生子女差异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流动儿童学习倦怠的寄宿差异第27页
    4.4 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、希望感与学习倦怠相关关系第27-28页
    4.5 流动儿童希望感在个体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28-30页
5 讨论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5.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、希望感和学习倦怠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讨论第30-31页
    5.2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、希望感、学习倦怠感三因素间的相关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5.3 流动儿童希望感在个体歧视知觉与学习倦怠之间中介作用分析第32-34页
6 教育建议第34-36页
    6.1 给学校建议第34页
    6.2 给家长建议第34-36页
7 结论与展望第36-38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36页
    7.2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第36-38页
参考文献第38-42页
附录第42-44页
致谢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S教育K12课外个性化辅导项目商业计划书
下一篇:早教教师职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其发展研究--以长春市私立早教机构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