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1.1.1 幼儿园情境性数学游戏活动的需求 | 第12页 |
1.1.2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探究实践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3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1.3.1 情境与情境学习理论 | 第14-15页 |
1.3.2 数学游戏活动 | 第15页 |
1.4 文献综述 | 第15-20页 |
1.4.1 国外关于情境类教学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4.2 国内关于情境类教学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4.3 关于数学游戏活动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2 研究设计 | 第20-25页 |
2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1.1 制作蛋糕甜点 | 第20-21页 |
2.1.2 免费饮料日和生日特色服务 | 第21页 |
2.1.3 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| 第21页 |
2.1.4 使用钱币买卖 | 第21页 |
2.2 研究取向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1 行动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2.2 资料的搜集方法 | 第22页 |
2.3 背景资料 | 第22-23页 |
2.3.1 参与幼儿园 | 第22页 |
2.3.2 参与幼儿 | 第22-23页 |
2.3.3 合作教师 | 第23页 |
2.4 研究流程 | 第23-25页 |
2.4.1 研究缘起阶段 | 第23页 |
2.4.2 研究实施阶段 | 第23-24页 |
2.4.3 研究总结阶段 | 第24-25页 |
3 行动研究的过程 | 第25-44页 |
3.1 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2 第一次循环——装饰中图形转换,包装中规律排序:制作蛋糕甜点 | 第26-30页 |
3.2.1 设计意图 | 第26页 |
3.2.2 活动目标 | 第26-27页 |
3.2.3 案例描述 | 第27-28页 |
3.2.4 分析与反思 | 第28-29页 |
3.2.5 与第二次循环的链接 | 第29-30页 |
3.3 第二次循环——星期中感受周期,生日中再识日历:免费饮料日和生日特色服务 | 第30-34页 |
3.3.1 设计意图 | 第30页 |
3.3.2 活动目标 | 第30页 |
3.3.3 案例描述 | 第30-32页 |
3.3.4 分析与反思 | 第32-34页 |
3.3.5 与第三次循环的链接 | 第34页 |
3.4 第三次循环——深化时间概念,积累前书写运算经验: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| 第34-38页 |
3.4.1 设计意图 | 第34-35页 |
3.4.2 活动目标 | 第35页 |
3.4.3 案例描述 | 第35-37页 |
3.4.4 分析与反思 | 第37页 |
3.4.5 与第四次循环的链接 | 第37-38页 |
3.5 第四次循环——买卖中感知数字分合:使用钱币 | 第38-41页 |
3.5.1 设计意图 | 第38页 |
3.5.2 活动目标 | 第38页 |
3.5.3 案例描述 | 第38-39页 |
3.5.4 分析和反思 | 第39-41页 |
3.6 总体反思 | 第41-44页 |
3.6.1 设计准备阶段 | 第41-42页 |
3.6.2 组织实施阶段 | 第42-43页 |
3.6.3 延伸阶段 | 第43-44页 |
4 结论及教育建议 | 第44-48页 |
4.1 研究结论 | 第44-45页 |
4.2 教学建议 | 第45-48页 |
5 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| 第48-50页 |
5.1 研究不足 | 第48页 |
5.2 对研究者的建议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