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美育论文--音乐论文

戏曲进小学校园的对策研究--以沁阳市部分小学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0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0.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0.1.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0.2 研究综述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0.2.1 戏曲进中小学课堂的意义与价值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0.2.2 戏曲进中小学的构想及实践调查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0.2.3 戏曲进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与对策第13-14页
    0.3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0.3.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3 访谈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0.3.4 案例分析法第14-15页
    0.4 拟创新点和不足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0.4.1 拟创新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0.4.2 不足第15-17页
第一章 戏曲进小学校园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义第17-29页
    1.1 戏曲及戏曲进校园的概述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戏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戏曲的美学特征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戏曲进校园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1.2 戏曲进校园的历史考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戏曲进校园的历史渊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戏剧教育和传统艺术教育第22页
    1.3 戏曲进校园的意义第22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丰富学科教学的内容和手段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推动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第26-29页
第二章 沁阳市戏曲进小学校园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第29-47页
    2.1 沁阳市戏曲进小学校园的现状调查第29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沁阳市戏曲进小学的手段和方法第29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沁阳市学生、家长及老师对戏曲进校园的认识与反馈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沁阳市戏曲进校园的总体效果第43-44页
    2.2 沁阳市戏曲进小学校园有待改进的方向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师资力量不足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学生认识不够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教学手段简单第45-47页
第三章 戏曲进小学校园的教学对策第47-63页
    3.1 强化师资队伍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转变观念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提升素养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大力培训第50-51页
    3.2 培养学生兴趣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选择合适的剧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营造学习氛围第53-54页
    3.3 优化教学结构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丰富教学手段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扩充教学阵地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使用有效的评价手段第56-57页
    3.4 借鉴先进模式第57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华林小学“戏剧进校园”模式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华林小学与沁阳市模式对比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对华林模式的学习与借鉴第60-63页
结语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7页
附录第67-86页
    附录A:学生问卷第67-71页
    附录B:教师问卷第71-75页
    附录C:家长问卷第75-77页
    附录D:沁阳市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实施方案第77-81页
    附录E: 沁阳市联盟小学校本教程目录第81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7-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小学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研究--以广安市为例
下一篇: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N市S区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