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(一)国外文献综述 | 第9-11页 |
(二)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(三)文献述评 | 第13-14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(一)科学教育 | 第14页 |
(二)科学素养 | 第14页 |
(三)《科学》课程实施 | 第14-15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(一)现实意义 | 第15-16页 |
(二)理论意义 | 第16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(一)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的现状与问题——基于N市S区的调研 | 第18-23页 |
一、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现状 | 第18-19页 |
二、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 | 第19-23页 |
(一)校领导及教师对《科学》课程不够重视 | 第19-20页 |
(二)小学《科学》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够恰当 | 第20-21页 |
(三)实施《科学》课程的配套设施不完善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23-27页 |
一、传统观念与应试倾向的不利影响 | 第23页 |
二、缺乏足够的课程地位与资源 | 第23-24页 |
(一)《科学》课程处于小学课程的边缘地位 | 第23页 |
(二)教育资源及教学设备不足 | 第23-24页 |
三、教师的地位与科学素养较低 | 第24-27页 |
(一)科任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| 第24页 |
(二)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| 第24页 |
(三)课程教师的专业程度相对不高 | 第24-25页 |
(四)教师身份认同程度较低 | 第25页 |
(五)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| 第25-27页 |
第四章 改进小学《科学》课程实施的主要措施 | 第27-34页 |
一、提升小学《科学》课程的重视程度 | 第27-28页 |
(一)给予《科学》课程更丰富的学校资源 | 第27-28页 |
(二)学校领导对《科学》课程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 | 第28页 |
二、拓宽小学《科学》课程的实施路径 | 第28-30页 |
(一)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 | 第28-29页 |
(二)在其他科目中渗透融合科学教育 | 第29页 |
(三)组织校内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 | 第29-30页 |
(四)充分利用校外科普文化基地 | 第30页 |
三、增强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| 第30-31页 |
(一)积极扩大本科科学教育专业规模 | 第30页 |
(二)优化在职《科学》课程教师的培训 | 第30-31页 |
(三)强化任课教师的角色意识与职业认同 | 第31页 |
四、完善小学《科学》课程的教学模式 | 第31-34页 |
(一)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用观察实验 | 第31-32页 |
(二)合理运用多媒体 | 第32页 |
(三)尽量多做实验 | 第32-34页 |
结语 | 第34-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
附录A: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—学生问卷 | 第38-40页 |
附录B: 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—教师问卷 | 第40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