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四、主要创新点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慕课的“来龙” | 第11-19页 |
第一节 慕课的内涵及来源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| 第12-14页 |
一、互联网+ | 第12页 |
二、国家精品开放课程 | 第12页 |
三、翻转课堂 | 第12-13页 |
四、微课 | 第13页 |
五、混合式音乐教学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主要慕课平台及发展缩影 | 第14-19页 |
一、慕课源自美国 | 第14页 |
二、国内如火如荼 | 第14-15页 |
三、平台上的音乐慕课 | 第15-19页 |
第二章 传统与现代,主流与新派——慕课音乐教学特点分析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体现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披沙拣金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| 第20-26页 |
一、精品化 | 第20-22页 |
二、逻辑性 | 第22-26页 |
第三节 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与教学管理 | 第26-30页 |
一、开放性 | 第26-28页 |
二、技术性 | 第28页 |
三、评价方式多元性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慕课的“去脉”——混合式音乐教学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搭建音乐慕课联盟平台,打造独立线上音乐学院 | 第30-38页 |
一、完善课程体系,丰富教学资源 | 第30-34页 |
二、形成慕课音乐教学管理机制 | 第34-35页 |
三、创建学生——教师——学校内部生态环境 | 第35-38页 |
第二节 音乐学科特点导致的应用局限性 | 第38-42页 |
一、师生心灵对话的局限性 | 第39页 |
二、技能传授的局限性 | 第39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