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基于教学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策略研究--以苏州博客群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5页
英文摘要第5-8页
第一章 序言第8-11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第8-9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 ·问题提出第8-9页
   ·研究现状及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9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重难点及创新点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重难点分析第10页
     ·论文创新点第10-11页
第二章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第11-18页
   ·教师专业发展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教师专业化第11页
     ·教师的专业发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·教师的反思第13-15页
     ·何谓“反思”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反思型教师第14页
     ·教师反思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·存在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第16-18页
     ·虚拟社区第16页
  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第16-18页
第三章 苏州教学博客群教师发展学习共同体第18-30页
   ·教学博客构建学习社区的优势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技术支持优势第18页
     ·空间相对分散——教师交流、反思平台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的发展:教师互评更为直接、自评反思更为直观第19-20页
   ·教学博客分析第20-26页
     ·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分析第20-23页
     ·虚拟学习社区构建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·修改建议第26-30页
     ·基本的技术保障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成员分层管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·社区版块分层第28页
     ·引入激励机制第28-30页
第四章 利用教学博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虚拟学习社区的策略第30-37页
   ·组织管理策略第30-32页
     ·邀请各个领域专家意见领袖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管理者对成员的奖励性措施第31页
     ·建立成员资料数据库,并进行分析,挖掘潜在“领袖”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其它机制第32页
   ·促进教师发展策略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动态性策略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层次性策略第33-34页
   ·评价策略第34-37页
     ·教师自评策略第35页
     ·教师互评策略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专家评价策略第36-37页
第五章 研究不足和展望第37-38页
   ·研究不足第37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37-38页
结论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2页
附录第42-43页
后记第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远程交互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--以东北师范大学与日本冈山理工大学的基于MSN的视频会议为例
下一篇:基于Moodle平台的协作探究式学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