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20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理论价值 | 第11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三) 对聋生实施全纳教育的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7页 |
(一)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(二)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7页 |
四、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(一) 全纳教育 | 第17-18页 |
(二) 聋生教育 | 第18页 |
(三) 弱势群体 | 第18-19页 |
(四) 全民教育 | 第19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(二) 研究对象 | 第19-20页 |
第一部分 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、普通教育的关系 | 第20-24页 |
一、全纳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关系 | 第20-21页 |
二、全纳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关系 | 第21-24页 |
(一) 教育观念的转变 | 第21-22页 |
(二) 教育体制的改革 | 第22-23页 |
(三)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| 第23-24页 |
第二部分 沈阳市聋生教育的现状 | 第24-28页 |
一、沈阳市普通学校教育的现状 | 第24页 |
二、沈阳市聋人学校教育的现状 | 第24-25页 |
三、沈阳市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聋儿教育的差异 | 第25-28页 |
(一) 聋人教育投入各不相同 | 第25-26页 |
(二) 聋校教师队伍人数、素质各不相同 | 第26页 |
(三) 社会各界对聋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同 | 第26-27页 |
(四) 社会保障体系不同导致聋人生存状态不同 | 第27-28页 |
第三部分 全纳理念下沈阳市聋生教育的问题与建议 | 第28-40页 |
一、沈阳市聋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(一) 资源的浪费 | 第28页 |
(二) 教师不够专业 | 第28页 |
(三) 聋人学生严重脱离主流社会 | 第28-29页 |
(四) 一些边缘学生不能够就学 | 第29页 |
(五) 学苗明显不足 | 第29页 |
(六) 设备还比较陈旧 | 第29-30页 |
(七) 资源配置对学生不公平 | 第30页 |
二、聋生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0-32页 |
三、国际实施全纳教育的基本经验 | 第32-33页 |
(一) 发挥民众的民主平等的意识和法治的意识 | 第32页 |
(二) 调动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积极性 | 第32页 |
(三) 在开展全纳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全民的理解和支持 | 第32-33页 |
(四)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 | 第33页 |
(五) 长期坚定地实施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 | 第33页 |
(六) 给实施全纳教育的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| 第33页 |
四、对沈阳市聋儿教育出路的探讨 | 第33-40页 |
(一) 构建全纳教育服务体系 | 第34-37页 |
(二) 开设家长学校 | 第37-38页 |
(三) 在全纳学校设置潜能开发班 | 第38-39页 |
(四) 在全纳学校开设补偿班(特殊班) | 第39页 |
(五) 健全沈阳市聋人等特殊群体的全方位社会保障体系 | 第39页 |
(六) 要开展全纳教育的实验研究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后记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