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2页 |
一、学生的思维时空不充分 | 第11页 |
二、教师没有把认知真正还给学生 | 第11页 |
三、教师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 | 第11页 |
四、重知识传授,忽视过程教学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对国内外教学互动研究的分析与借鉴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的思路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1页 |
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一、教学模式 | 第17页 |
二、互动 | 第17页 |
三、师生互动 | 第17页 |
四、课堂师生互动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一、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思想 | 第18页 |
二、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8页 |
三、合作学习理论 | 第18-19页 |
四、自主学习理论 | 第19-20页 |
五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0页 |
六、有效教学理念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| 第21-31页 |
第一节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| 第21-23页 |
一、自主学习 | 第21页 |
二、探究性学习 | 第21-22页 |
三、合作学习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| 第23-27页 |
一、新授课 | 第23-25页 |
二、练习课 | 第25-26页 |
三、复习课 | 第26页 |
四、分析讲评课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| 第27-31页 |
一、特征 | 第27-28页 |
二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| 第28-31页 |
第四章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| 第31-39页 |
第一节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设计 | 第31-32页 |
一、实验处理 | 第31页 |
二、实验变量 | 第31页 |
三、实验程序 | 第31-32页 |
四、统计分析 | 第32页 |
第二节 高中历史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分析 | 第32-39页 |
一、实验前后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比较分析 | 第32页 |
二、实验前后师生关系比较分析 | 第32-33页 |
三、实验前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比较分析 | 第33页 |
四、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分析 | 第33-35页 |
五、实验结果 | 第35-38页 |
六、实验存在的不足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0页 |
注释 | 第40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