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8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4页 |
1、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| 第11-12页 |
2、当前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下预设与生成策略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4页 |
(二)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4-18页 |
1、国内外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、国内外“预设与生成”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3、本课题的研究趋势 | 第17-18页 |
一、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与“预设与生成”的概念界定 | 第18-21页 |
(一) “学案导学”模式的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(二) “预设与生成”的概念界定与关系 | 第19-21页 |
1、“预设与生成”的概念界定 | 第19页 |
2、“预设与生成”的关系 | 第19-21页 |
二、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实施预设与生成策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21-24页 |
(一) 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实施预设与生成策略的必要性 | 第21-22页 |
1、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| 第21页 |
2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| 第21-22页 |
3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| 第22页 |
(二) 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实施预设与生成策略的可行性 | 第22-24页 |
1、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| 第22页 |
2、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 | 第22-23页 |
3、教学环境、教学手段的改善 | 第23页 |
4、学生的积极配合 | 第23-24页 |
三、高中历史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预设与生成策略的实施 | 第24-61页 |
(一) 高中历史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实施预设与生成策略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4-25页 |
1、优化三维目标原则 | 第24-25页 |
2、趣味、质疑原则 | 第25页 |
(二) 高中历史“学案导学”模式下预设与生成策略的实施 | 第25-61页 |
1、学习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| 第25-29页 |
2、历史基础知识(陈述性知识)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| 第29-46页 |
3、历史学习能力(程序性知识)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| 第46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2页 |
附录1 | 第62-64页 |
附录2 | 第64-69页 |
注释 | 第69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