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一、 引言 | 第8-14页 |
(一)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8-9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2.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 汉字本体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2. 对外汉字教学理论及原则的研究 | 第10页 |
3.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4. 对汉字偏误的分析研究 | 第11-12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12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(四) 研究重点与难点 | 第13-14页 |
二、 汉字与土耳其文字的对比 | 第14-19页 |
(一) 汉字的特点 | 第14-17页 |
1. 汉字是音义的统一体 | 第14-15页 |
2. 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| 第15页 |
3. 同音不同形、同形不同音 | 第15页 |
4. 汉字数量多、结构复杂 | 第15-16页 |
5. 汉字是一个部件组合 | 第16页 |
6. 汉字单音节字多,构词潜力大 | 第16页 |
7. 从汉字书写系统的结构看,书写有规律 | 第16-17页 |
(二) 土耳其语文字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1. 土耳其文字由拉丁字母组成 | 第17页 |
2. 土耳其文字没有声调,有重音 | 第17-18页 |
3. 土耳其文字同音同形、不同义 | 第18页 |
4. 构成文字的字母数不多、结构不复杂、但意义繁琐 | 第18-19页 |
三、 土耳其学生汉字偏误语料的收集与整理 | 第19-21页 |
(一) 汉字偏误语料的收集 | 第19-20页 |
1. 收集的目的 | 第19页 |
2. 收集的对象 | 第19页 |
3. 收集的范围 | 第19-20页 |
(二) 汉字偏误语料的整理 | 第20-21页 |
1. 查阅并影印学生的书面考试试卷 | 第20页 |
2. 归类整理 | 第20页 |
3. 将偏误汉字输入电脑 | 第20页 |
4. 对比分析 | 第20-21页 |
四、 土耳其学生汉字偏误及分析 | 第21-25页 |
(一) 土耳其学生汉字常见偏误 | 第21-23页 |
1. 错字 | 第21-23页 |
2. 别字 | 第23页 |
(二) 土耳其学生汉字偏误成因分析 | 第23-25页 |
1. 土耳其文字与汉字差异甚大 | 第23-24页 |
2. 汉字十分复杂 | 第24页 |
3. 粗心大意造成的 | 第24-25页 |
五、 对土耳其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 | 第25-31页 |
(一) 汉字认读教学策略 | 第25-28页 |
1. 利用多媒体,直观教学识记字形 | 第25-26页 |
2. 利用汉字的形声特点,识记字形 | 第26-27页 |
3. 编顺口溜,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| 第27页 |
4. 利用卡片识记汉字 | 第27-28页 |
(二) 汉字书写教学策略 | 第28-29页 |
1. 规范书写方法 | 第28页 |
2. 布置汉字作业 | 第28页 |
3. 开设书法课 | 第28-29页 |
(三) 汉字认读与书写的通用策略 | 第29-31页 |
1. 多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 | 第29页 |
2. 区别对待,循序渐进 | 第29-30页 |
3. 利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| 第30页 |
4. 利用黑板报拓展汉字书写能力 | 第30-31页 |
结论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4页 |
附录 | 第34-37页 |
致谢 | 第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