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研究概况 | 第8页 |
1.3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8-10页 |
1.3.1 对比分析 | 第8-9页 |
1.3.2 偏误及偏误分析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方法及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4.1 调查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4.2 调查对象 | 第11-12页 |
1.4.3 调查材料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表现 | 第13-24页 |
2.1 声母偏误 | 第13-15页 |
2.1.1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偏误 | 第13-14页 |
2.1.2 z[ts]、c[ts']、s[s]的偏误表现 | 第14页 |
2.1.3 d[t]-t[t']与齐齿呼相拼时的偏误表现 | 第14-15页 |
2.1.4 舌尖后音与舌面前音的偏误 | 第15页 |
2.1.5 辅音声母的浊化现象 | 第15页 |
2.1.6 r[z]的偏误 | 第15页 |
2.2 韵母偏误 | 第15-18页 |
2.2.1 单元音韵母的偏误 | 第16页 |
2.2.2 -i[(?)ι]的偏误 | 第16-17页 |
2.2.3 复元音韵母的偏误 | 第17页 |
2.2.4 带鼻韵母的偏误 | 第17-18页 |
2.3 声调的偏误 | 第18-22页 |
2.3.1 单音节字词声调偏误 | 第19-20页 |
2.3.2 多音节词语声调偏误 | 第20-22页 |
2.4 语流音变 | 第22-24页 |
2.4.1 变调的偏误 | 第22页 |
2.4.2 轻声的偏误 | 第22-23页 |
2.4.3 儿化的偏误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中级汉语水平的中亚留学生语音偏误形成原因 | 第24-34页 |
3.1 母语负迁移 | 第24-29页 |
3.1.1 在声母方面 | 第25-27页 |
3.1.2 在韵母方面 | 第27-28页 |
3.1.3 在声调方面 | 第28-29页 |
3.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| 第29-30页 |
3.3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3.4 对外汉语课堂学习环境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第四章 对中亚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对策和建议 | 第34-40页 |
4.1 语音要素的教学对策 | 第34-37页 |
4.1.1 声母的教学对策 | 第34-35页 |
4.1.2 韵母的教学对策 | 第35-36页 |
4.1.3 声调的教学对策 | 第36-37页 |
4.1.4 变调的教学对策 | 第37页 |
4.2 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建议 | 第37-40页 |
4.2.1 对教师的建议 | 第37-39页 |
4.2.2 对教材的建议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