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atract | 第5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问题提出 | 第12-13页 |
1.2 性心理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1.2.1 性和性心理的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1.2.2 性心理研究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1.2.3 性心理研究的基本理论 | 第15-16页 |
1.2.4 性心理的研究方法和测量量表 | 第16-17页 |
1.3 性心理健康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综述 | 第17-23页 |
1.3.1 性心理健康的界定及标准 | 第17-18页 |
1.3.2 性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| 第18页 |
1.3.3 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问题 | 第18-19页 |
1.3.4 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3.5 国内外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| 第20-23页 |
1.4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| 第23-25页 |
1.4.1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和目的 | 第23-24页 |
1.4.2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| 第24-25页 |
1.5 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| 第25-28页 |
1.5.1 留守儿童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| 第25-26页 |
1.5.2 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研究设计 | 第28-33页 |
2.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8-29页 |
2.1.1 本研究的目的 | 第28页 |
2.1.2 本研究的意义 | 第28-29页 |
2.2 研究假设 | 第29页 |
2.3 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2.3.1 现状调查对象 | 第29页 |
2.3.2 实验研究对象 | 第29页 |
2.4 研究工具 | 第29-31页 |
2.4.1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| 第29-31页 |
2.4.2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访谈提纲 | 第31页 |
2.4.3 青春期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方案 | 第31页 |
2.4.4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课程学生评价表 | 第31页 |
2.5 研究内容 | 第31-32页 |
2.6 研究总体思路 | 第32页 |
2.7 数据处理 | 第32-33页 |
第3章 研究一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 | 第33-46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33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33页 |
3.3 研究对象 | 第33-34页 |
3.3.1 问卷施测对象 | 第33-34页 |
3.3.2 访谈调查对象 | 第34页 |
3.4 研究方法及工具 | 第34页 |
3.5 现状调查结果 | 第34-41页 |
3.5.1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教育需求 | 第34-36页 |
3.5.2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6 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| 第41-46页 |
3.6.1 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教育需求讨论 | 第41-43页 |
3.6.2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讨论 | 第43-46页 |
第4章 研究二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教育干预研究 | 第46-73页 |
4.1 研究目的及假设 | 第46页 |
4.1.1 研究目的 | 第46页 |
4.1.2 研究假设 | 第46页 |
4.2 研究对象 | 第46-47页 |
4.3 实验变量的操控和评估 | 第47-50页 |
4.3.1 自变量的设计 | 第47-49页 |
4.3.2 无关变量的控制 | 第49页 |
4.3.3 因变量的检测 | 第49-50页 |
4.4 实验程序 | 第50页 |
4.5 教育干预过程举例 | 第50-53页 |
4.6 教育干预研究结果 | 第53-69页 |
4.6.1 以课堂教育为主的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情况分析 | 第53-63页 |
4.6.2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案辅导情况分析 | 第63-69页 |
4.7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讨论 | 第69-73页 |
4.7.1 以课堂教育为主的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讨论 | 第69-71页 |
4.7.2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结果讨论 | 第71-73页 |
第5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73-75页 |
5.1 结论 | 第73-74页 |
5.1.1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结果 | 第73页 |
5.1.2 留守高中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结果 | 第73-74页 |
5.2 研究反思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附录 | 第78-96页 |
附录 1 | 第78-82页 |
附录 2 | 第82-84页 |
附录 3 | 第84-85页 |
附录 4 | 第85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