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4页 |
·板栗综述 | 第10-13页 |
·板栗的药用价值 | 第10页 |
·板栗仁 | 第10页 |
·板栗雄花序 | 第10-11页 |
·板栗种皮 | 第11页 |
·板栗果皮 | 第11-12页 |
·板栗总苞 | 第12-13页 |
·板栗的品种资源与地区分布 | 第13页 |
·板栗加工概况 | 第13页 |
·色素研究概况 | 第13-21页 |
·人工合成色素 | 第13-14页 |
·天然色素概况 | 第14-21页 |
·板栗壳棕色素研究概况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2 闪式提取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 | 第24-38页 |
·材料和方法 | 第24页 |
·试验材料和试剂 | 第24页 |
·仪器与设备 | 第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闪式提取工艺及流程 | 第24页 |
·紫外-可见光谱图 | 第24-25页 |
·板栗壳棕色素标准曲线绘制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单因素试验 | 第26-27页 |
·响应面试验设计 | 第2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7-36页 |
·单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7-29页 |
·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讨论 | 第29-36页 |
·结论 | 第36-38页 |
3 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性研究 | 第38-4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38页 |
·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38页 |
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·氢氧化钠溶液提取板栗壳棕色素 | 第38页 |
·乙醇溶液提取板栗壳棕色素 | 第38-39页 |
·磷钼络合物法测定板栗壳棕色素总抗氧化活性 | 第39页 |
·清除DPPH自由基的方法测定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活性 | 第39页 |
·清除羟基自由基(·OH)的方法测定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活性 | 第39-40页 |
·清除超氧阴离子(O~(2-))的方法测定板栗壳棕色素抗氧化活性 | 第4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7页 |
·总抗氧化性测定结果 | 第41页 |
·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 | 第41-42页 |
·对羟基自由基(·OH)的清除效果 | 第42-43页 |
·对超氧阴离子(O~(2-))的清除效果 | 第43-47页 |
·结论 | 第47-48页 |
4 板栗壳棕色素光谱分析 | 第48-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8页 |
·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48页 |
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48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8页 |
·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紫外—可见光谱分析 | 第48页 |
·碱提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分析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·板栗壳棕色素紫外—可见光谱扫描图 | 第48-50页 |
·板栗壳棕色素红外光谱扫描图 | 第50-51页 |
·碱提板栗壳棕色素和醇提板栗壳棕色素红外对比图 | 第51页 |
·结论 | 第51-52页 |
5 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研究 | 第52-58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页 |
·试验材料与试剂 | 第52页 |
·试验仪器与设备 | 第52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加入氧化剂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加入还原剂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白炽灯光,紫外光和日光照射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光照时间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热处理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3-57页 |
·加入不同量氧化剂H_2O_2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| 第54页 |
·加入不同量还原剂NaHSO_3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| 第54-55页 |
·调整不同pH值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| 第55-56页 |
·光照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| 第56-57页 |
·热处理对板栗壳棕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| 第57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6 板栗壳棕色素急性毒性试验 | 第58-60页 |
·试验材料和试验动物 | 第58页 |
·急性毒性试验方案 | 第58-59页 |
·试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0页 |
7 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6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6-6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